推動二次民主運動,就是因為台灣現在的民主根本就是半吊子,衹有選舉投票的民主,不是真正落實的民主。包括地方自治也是假的,因為所有地方的財政像新竹市繳了1000多億的稅,結果一年的總預算祇有255億,等於分配不到四分之一。跟地方經濟活動、就業人口,最關鍵的營業稅、所得稅,這兩筆稅加起來占“國家”稅收將近百分之六十幾。這就是“中央”集權集稅體制。地方均貧各縣市政府苦哈哈,也無法鼓勵地方政府招商創稅,振興地方經濟。百分之80幾的稅收集中在“中央政府”,“中央”集權集稅造成南北差距城鄉差距愈拉愈大。
第三勢力很難起來,也是因為地方自治制度不健全,地方自主財源不足;而且選舉制度受到買票黑金影響很大。特別是六都之後,鄉鎮市基礎地方自治體被廢止後,民主倒退,人民參政權更被剝奪;而且參政門檻變得非常高,所以現在第三勢力在基層發展更困難。六都占了70%以上的人口,它的鄉鎮以前還有地方自治,現在全部廢掉之後,連培育人才,連地方參與公共事務的人才的機會都大幅被削減。
我們之所以要談二次民主運動,就是因為如果不談制度改革,第三勢力的發展永遠跳不出那個框架。這也是我們當時成立維新黨的想法,是希望能夠真正去落實結構性的改革。
民眾黨當然現在是第三勢力裡面最大的政黨,但如果不能夠領導這些改革,就沒有辦法把各方的勢力整合好。同樣的,年輕人之所以不贊成你,是因為你提出的方案沒有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運動沒有起來。年輕人這一次選舉參與度不高,是因為不衹是國、民兩黨提不出新的東西,現在兩個主要的第三勢力政黨提出的政策,也沒有解決他們的問題,在他們看起來也沒有積極的效果。
從某個角度來講,第三勢力的能量沒有起來的原因,是因為你也沒有回應整個社會的不滿,你沒有創造新的議題來彙總社會的能量。你如果有創造性的議題,把能量整合起來的話,大家都會覺得第三勢力有改革性,有推動性結果。如果你改革性、推動性不凸顯的話,大家覺得第三勢力就是個陪襯,大家的熱情不會太高,參與也不會太高。
第三勢力本身的改革性、能動性很重要。因為每個地方關注的痛不一樣,關注的社會的課題不一樣;但對於台灣社會、經濟性、政治性的結構改革的推進非常關鍵的議題,例如少子化問題、居住正義、地方自治改革、司法獨立、司法改革、憲政改革,這些是號召進一步改革運動的重要課題,也才能號召產生更大的動能,這也是第三勢力中兩個現在“國會”有席次的政黨需要再努力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