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黃光國:五四意識形態的百年反思
http://www.crntt.hk   2022-06-19 00:13:28
 
  在〈試談擴展社會學的傳統界限〉一文中,宋明理學反倒成為費孝通心中社會學擴展界限的關鍵:

  理學堪稱中國文化的精華和集大成者,實際上是探索中國人精神、心理和行為的一把不可多得的鑰匙。……理學的東西,說穿了就是直接談怎樣和人交往、如何對待人、如何治理人、如何塑造人的道理,這些東西,其實就是今天社會學所謂的“機制”和“結構”,它直接決定著社會運行機制和社會結構。

  我們今天的社會學,還沒有找到一種跟“理學進行交流的手段”。理學講的“修身”、“推己及人”、“格物致知”等,就含有一種完全不同於西方實證主義、科學主義的特殊的方法論的意義,它是通過人的深層心靈的感知和覺悟,直接獲得某些認識,這種認知方式,我們的祖先實踐了幾千年,但和今天人們的思想方法銜接,差不多失傳了。(費孝通,2003:p461-463)

  費孝通早年受到“五四意識形態”的影響,迷信“實證主義”式的“科學主義”;改革開放後“復出”,仍然認為:儒家文化傳統是“封鎖我們民族的知識牢獄”。到了晚年,才清楚看出:儒家文化傳統的重要性,而呼籲中國知識分子要有“文化自覺”。他同時瞭解到:要找出中國社會運行的“機制”和“結構”,必須要有“一種完全不同於西方實證主義、科學主義的方法論”。

  費孝通晚年的反省,已經指出中國本土社會科學發展的大方向。儒家思想發展到宋明理學,確實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精華和集大成者,它也是探索中國人精神、心理和行為的一把鑰匙”。理學所講的“關係論”,就是在談“怎樣和人交往、如何對待人、如何治理人、如何塑造人的過程”,這就是中國人在其生活世界中所談的“仁、義、禮、智、信”,“這些東西,其實就是今天社會學所講的‘機制’和‘結構’,它直接決定著社會運行機制和社會結構”。

  二、 朱子的未竟之志與西方的崛起

  1、《四書》的正統地位

  我們可以先從歷史發展的角度,說明朱子發展理學並且以之作為基礎編注《四書》的重要意義。儒家經典,最早見於《莊子·天運》,孔子對老聃說:“丘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自以為久矣。”這“六經”,是先秦儒家教學的材料,俗稱“六藝”。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