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黃光國:五四意識形態的百年反思
http://www.crntt.hk   2022-06-19 00:13:28
 
  費孝通早年到英國留學時,受教於著名的波蘭裔人類學家馬林諾斯基(B. Malinowski, 1884-1942)。馬氏是功能學派的大師,要求學生進入田野從事民族誌(ethnography)研究工作時,必須採取實證主義“主/客對立”的態度,考慮社會及文化建構具有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的那些功能,不必探討文化理念的實質意義。

  這種觀點跟另一位人類學家Redcliffe-Brown所主張的“結構功能主義”(structural functionalism)正好相反。後者強調:必須考量社會建制跟整體社會運作之間的關係。馬林諾斯基的研究策略或許可以用來研究原始社會,但要用它來研究底蘊深厚的華人文化,就顯得有所不足。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費氏曾經被打入牛棚,不能繼續從事學術研究工作。1979年中共採取“改革開放”政策,費氏受到重用,一度出任政協副主席,在大陸致力於發展經濟的時代,他宣稱自己所做的學術工作是“志在富民”,晚年則一再強調中國社會學者必須要有“文化自覺”。

  他逝世之後,周飛舟(2017:147)寫的一篇文章,很清楚地指出他晚年思想的轉向。1984年,費孝通寫過一篇〈武夷曲〉,稱自己對理學和朱子“自幼即沒有好感”。在1989年的另一篇散文〈秦淮風味小吃〉中,費孝通還語帶諷刺地說:

  試想程朱理學極盛時代,那種道貌岸然的儒巾怎能咫尺之間就毫不躊躇跨入金粉天地?……時過境遷,最高學府成了百貨商場。言義不言利的儒家傳統,在這裡受到了歷史的嘲笑。……我倒很願意當前的知識分子有機會的都去看一看,這個曾一度封鎖我們民族的知識牢獄。(費孝通,1989:p271-274)

  1989年是在“改革開放”之後十年。在那個時代,費孝通還保有本書第一章所說的“五四意識形態”,認為“言義不言利”的“儒家傳統”是“曾一度封鎖我們民族的知識牢獄”,也因此為傳統書院改成“百貨商場”喝采叫好。可是,到了2003年,他對儒家文化傳統的態度,卻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