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矛盾和衝突不斷發生的大變局中,大國博弈會不會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根據這一理論,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既有的統治霸主,而現存大國也必然會回應這種威脅,這樣戰爭就變得不可避免,雙方面臨的危險多數以戰爭來告終,以中文解釋為“一山不容二虎”。由於人類製造的核武器足以毀滅全球,大國的核衝突和大規模的軍事戰爭或許可以避免,但是,以經濟戰為主的、包括地區局部軍事衝突的混合型戰爭已經拉開了序幕。中美爭端的本質是大國存量的博弈,也是生存權的爭奪,美國要保障其超級福利與中國爭取美好生活的矛盾一時難以調和。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曾揚言,如果讓中國人都能過上美國人這樣生活的話,那美國人衹能去吃草。所以,美國最大的共識就是把中國當作頭號對手,“遏制中國”政策是美國朝野的共識,中國成了美國所有問題的替罪羊,是其管控分歧、凝聚民心的唯一對象。
美國“圍堵中國”的“超限戰”有十大招數:表現在貿易戰方面,對中國出口美國的產品加徵關稅,增加中國的出口成本,削弱中國產品的競爭力,迫使在中國的生產基地轉移到成本更低廉的國家和地區,如越南、印度等,從而打擊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表現在技術戰方面,就是對中國高科技產業斷網、斷供、斷貨、斷芯,技術封鎖,另立全球技術貿易體系,將中國排除在外,把中國推入“中等收入陷阱”;表現在金融戰方面,就是阻止人民幣走向國際化,通過美聯儲貨幣政策的冷熱循環機制或潮汐政策引導全球資本流動,以貨幣戰來維護美元的霸權地位;表現在石油戰方面,就是控制能源的來源和海上運輸通路,尤其是馬六甲海峽,危害中國的能源安全;表現在糧食戰方面,就是以有爭議的轉基因作物控制重要糧種,如大豆、玉米等;表現在健康戰方面,就是通過對疫苗、藥物的控制,阻礙全人類戰勝疫情,然後在所謂“病毒溯源”問題上“甩鍋”給中國;表現在環境戰方面,就是通過有害的生物制劑破壞生態環境,造成使用國的地力下降,產糧能力減弱,然後不得不依賴其糧食供應,將口糧權渡讓給他國;表現在媒體戰方面,就是通過電影、文化、互聯網等話語權的控制,掌握輿論權和道德制高點,以此隨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抹黑中國;表現在網絡戰方面,就是通過黑客攻擊網絡,癱瘓和控制系統。如果前九招不能奏效的話,最後一招就是進行局部的軍事戰,即引發地區軍事衝突。從大國博弈的戰略層面來看,俄烏衝突其實是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包圍,而巴以衝突其實是大國的戰略突圍,未來可能的台海衝突則是中美之間的戰略攤牌或最後一場決定性較量。
美國作家羅伯特·阿特在其所著的《美國大戰略》中,提出八大戰略來維護美國的霸權。③首先是確保全球霸權。冷戰結束後,美國作為“世界警察”,獨霸全球,為所欲為,對於違逆美國的政權動輒推翻,讓全世界對其俯首稱臣。這一獨霸局面維持了近20年,但自21世紀以來卻日益難以為繼。儘管美國依然還有強大的軍事實力、科技實力和文化實力,但是其財政能力逐漸力不從心,年財政赤字突破3萬億美元,國債纍計超過35萬億美元,所以其戰略不得不轉向全球集體安全,由美國出力、盟國出錢,共同分擔責任。但美國作為“盟主”也難以確保其利益得到全面安全的保障,所以又不得不轉向地區集體安全戰略,重點控制地區包括北美洲、歐洲、日本、朝鮮半島、馬六甲海峽、波斯灣產油區等勢力範圍。對於追隨美國、甘當棋子的國家採取合作安全戰略;對於不願追隨美國、不太聽話的國家採取遏制政策;對於特別不聽話的國家,將其定為“流氓國家”,在抹黑的同時,對其進行極限制裁;對於熱點問題、關鍵問題採取選擇性干預,以孤立主義或單邊主義我行我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