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需要一種介於空中運輸與海洋運輸之間、既成本相對低廉又更加便捷的運輸方式來承擔新的歷史使命。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高速公路和高速鐵路的出現使得新型陸地運輸的靈活性、便捷性日益顯現,其既能高速又保證了大運量,減少運輸時間,提高運輸效率,節省運輸費用。陸路交通工具的更新換代、新能源的有效開發和陸路運輸成本的大幅降低,導致陸路交通再次成為主流,而海洋運輸的優勢逐漸減弱。尤其是陸地高速鐵路大規模的興建使得長距離的快速陸運成為可能。中歐班列的陸續開通和運量快速增加,吸引越來越多的國際貿易貨源,其運輸時間不到海運的一半,並將繼續大幅度縮短,成為最為便捷的運輸工具。可見,技術進步將改變全球交通格局,從而影響世界貿易格局,進一步加快世界經濟中心西移的趨勢,對世界經濟乃至政治格局產生重大影響,必然重塑世界的面貌。
我們正在經歷著人類交通方式的再次轉變,世界格局必將再次被重塑。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建設連接亞歐非、貫通世界島的陸路運輸通道,讓全球經濟發展的重心重回世界島上,使陸權重新崛起,海權式微,從而迎來新陸權時代的回歸,即以陸地為基礎的權力競爭和影響力擴展的新時代。首先,陸權回歸帶來內陸城市發展的重大機遇,處於陸路交通樞紐地位的城市獲得廣闊的發展空間。第二,陸權回歸大大提升陸路國家的國際地位。第三,由於陸路交通的發展,亞非歐超級大陸內部之間的協調日益凸顯,在未來扮演世界中心的角色,中國又扮演關鍵角色。事物的兩面性需要我們用辯證的思維審視這充滿矛盾的世界。
三、用發展的眼光洞察歷史之變:國際格局演變有序,百年變局霸主輪回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有其複雜的歷史經緯和發展軌跡,從歷史的角度可以尋找到其答案。當前各種地緣政治矛盾衝突、危機爆發是各種因素相互作用和共同影響的結果。中國之所以周邊熱點問題不斷湧現,安全形勢日益嚴峻,中美博弈加劇,主要源於美國作為全球的海洋霸主不甘願主動退出歷史舞台。一旦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往西成功推進,美國的地緣政治環境將由優勢轉劣勢,因為其在遙遠的北美洲,遠離“世界島”,會遭邊緣化,從而失去霸主的地緣優勢。在海權時代,美國的地緣政治環境非常優越,大西洋、太平洋兩洋相夾,其他大國難以對其國土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其北面是加拿大,南面是墨西哥,兩個鄰國都不是對手。美國成為全世界的中心,全球最優秀的人才、資金、技術、商品、資源等各種生產要素源源不斷地流向美國,美國又通過美元霸權廉價地收割全世界的勞動成果。但是,如果世界經濟舞台重回“世界島”上,美國掠奪全球財富的金融霸權就會自然衰退甚至瓦解。因此,美國要千方百計地阻止這一歷史進程。
但是,任何國家和地區都是不可能長盛不衰的,都有興衰輪回的發展過程,海權因其優勢而興起,也會因其劣勢而式微。海權時代已經走過了500多年的發展歷程,開始進入了所謂“後滯期”。1492年地理大發現開啟了海權時代,從哥倫布到麥哲倫,從達·伽馬到卡布拉爾,西方殖民者跨洋過海,縱橫全球,瓜分全世界。500年前,葡萄牙率先稱霸海洋,主要殖民了南美洲的東海岸;400年前,西班牙無敵艦隊稱霸海洋,主要殖民了中美洲和南、北美洲的西海岸;300年前,海上馬車夫——荷蘭人以資本運作和商業貿易的模式進行殖民地事業,主要殖民了南非和東印度群島(今印尼);200年前,英國“日不落帝國”稱霸全球,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帝國,殖民地一度占了地球土地面積的四分之一;100年前,美國開始崛起,謀劃稱霸全球,通過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大發戰爭財,不斷積纍國力,同時消耗、分化、瓦解歐洲列強的實力,尤其是在二戰後,摧毀舊的殖民地體系,解體老牌殖民帝國,取代英國霸主地位,從而使世界經濟發展的中心第一次從東半球轉移到西半球,開創了人類歷史的先河。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