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10月6日記者會全文
http://www.crntt.hk   2021-10-07 12:19:05
 
 
  最後說說土地方面。土地和房屋是重中之重,《施政報告》的不同章節中都有提到。這個圖表已整合了在這本《施政報告》提出的未來土地和房屋供應。我強調開拓土地要持之以恆,不能因為看到樓價跌、有負資產,就暫停開發土地——過往是發生過,亦是導致我們今日面對的困難,所以我已說過很多次,香港的土地政策一定要持之以恆。我們現在計算,只要我們持之以恆開拓土地,將會有100萬個以上的單位應市,可以滿足香港市民的需求,當然可能需時20至25年,但作為一個長遠、讓市民看到能“上車”、“上樓”的希望,令我們能穩定社會的狀況和樓價。
 
  這100萬個以上的單位從哪裡來呢?第一是10年《長遠房屋策略》。由去年到今年,我們亦告訴大家,在10年《長遠房屋策略》之下的公營房屋單位已完全達標。公營房屋單位在10年《長遠房屋策略》預計需求是301 000個,我們去年找到330公頃土地,今年已經找到350公頃土地,足夠興建330 000個公營房屋單位,這已達標。在這10年里亦需要有私營房屋,私營房屋要靠政府賣地或港鐵項目、市建局項目,或私人土地的地契修訂、或重建項目。在《施政報告》內,我們告訴大家未來10年,我們準備好170公頃政府主導的土地,可以提供100 000個私營單位,但我們完全未計算私人換地、修訂地契、重建等,所以要達到未來10年私營房屋目標129 000個單位是一點難度都沒有。因為它們現時的份額很大,我記得你們出席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在上星期舉行的二○二一年十月至十二月季度賣地計劃記者會,你們都問為甚麼只賣兩幅地那麼少;事實上,80%的房屋來自私人土地。由今年一月至八月,亦有很多來自私人土地的房屋供應,無論透過修改地契或市區重建,所以我們認為未來10年的私營房屋供應是一定可以達標的,但都未計算在這個總數內,這個總數只是計算了政府能控制的170公頃土地。
 
  到10年後的10至15年,即到了二○四六、二○四七年,正在推進或策劃中的項目,即是說在交椅洲人工島填海和北部已經計劃或進行中的發展項目,將會有400 000至500 000個單位。這是公私營的單位——將會用7:3劃分,但我們是未劃分的——這裡有400 000至500 000個單位;再加上今日公布的北部都會區額外開闢的土地可建單位是165 000至186 000個,總數低位是995 000個,高位是1 116 000個。這個數字未算高,因它完全未計算私人發展商手里的土地,剛才說的全是政府可以主導的土地供應,大家也知道私人手里土地是不少,所以如果再透過我們精簡法定行政程序、多做土地共享計劃、釋放祖堂地,可進一步增加土地供應建屋,所以最終建屋量會高於我剛才提到110萬個的水平。大家會問,多出的約一百萬個單位其實是多少?最新的數字是——今日全香港房屋單位數量是2 943 000個,100萬個是約34%至38%,所以增加幅度很大。同時,香港人口不會增加很快,因為出生率很低,人口老齡化亦很快,就算我們很積極招攬人才也不會有這增加幅度,所以我很有信心,如果有能力推動這些項目,香港房屋問題是可以徹底解決。在徹底解決之前,當然要照顧市民的住屋困難,所以過渡性房屋單位將會由15 000個增加至20 000個;而輪候公屋超過三年又合資格領取現金津貼的先導計劃會繼續進行,我們檢討後認為有需要時會延續這個現金計劃,以幫助目前居住環境比較惡劣的市民。
  
  最後,再總結一下,在《香港國安法》和“愛國者治港”的雙重保障下,我們應比香港回歸以來任何時候都更有基礎、信心、能力去落實這本《施政報告》內的願景,但社會大眾的支持和配合仍是必不可少,所以今次《施政報告》的題目是“齊心同行 開創未來”,多謝大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