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張極給心臟換扇門:中國原創 獨步全球
http://www.crntt.hk   2024-10-03 00:21:38
 
   大規模推廣還需要多方努力

  高精尖技術設備的應用一般都有研發成本與市場定價如何平衡的問題。經導管介入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也存在一些市場與人力資源需要解決的問題。(備註:以下為中國內地介入主動脈瓣膜的普遍應用情況,並不僅指J-Valve瓣膜。)

  制約“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手術在中國內地開展的主要因素,首先治療費用過高:目前國產TAVR產品的患者收費在20~25萬元,進口產品的收費接近30萬元,加上5-10萬元的其他治療費用,患者的經濟負擔沉重。

  其次,醫保支付納入範圍不廣:目前內地大部分地區還未將TAVR手術納入醫保報銷範圍。2022年上海醫保局發佈文件,首次將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納入醫保,技術服務的收費標準降至每次5200元,患者自負10%,但需要注意的是,TAVR產品尚未進入醫保報銷目錄。不管怎樣,上海醫保局為醫保對TAVR的支持開了一個好頭。

  第三,合格術者數量少:目前制約TAVR手術開展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術者數量不足。“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在心臟內科和心臟外科都屬於難度極大的手術,一個成熟的術者大約需要主刀50台以上“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手術,總體手術量不足和術者數量較少形成了一種相互制約的關係。目前國內開展過“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手術的醫院超過500家,術者超過1000人,但是真正具備自己開展TAVR手術能力的心臟中心大約衹有50%。隨著手術量提升,以及企業對專業教育資源的大量投入,術者瓶頸有望得到逐步解決。

   “港澳藥械通”北上 內地創新藥械南下
  有利大灣區融合發展

  9月2日三台心臟瓣膜置換手術所使用的“J-Valve介入主動脈瓣膜”,是從深圳皇崗口岸以“暫出復進”的方式、以“人道主義救助”應用的通道進入香港醫院,治療當地的主動脈瓣反流病人。這種方式,也是與“港澳藥械通”等粵港澳大灣區的醫療融合發展政策相符的。港澳藥械北上,內地創新藥械南下,大灣區醫療互聯互通成效相當明顯,這無疑對香港相關患者具有重要幫助。

  2021年,“港澳藥械通”正式落地: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指定醫療機構經廣東省審批後,可使用臨床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藥物。截至2024年6月,廣東省共批准指定醫療機構19家,“港澳藥械通”品種擴大至67種(其中藥品34種,醫療器械33種),獲益患者7000餘人次,有效滿足了內地民眾臨床急需的用藥用械需求。

  事實上,隨著近年來內地醫療產業的發展,不少企業的創新活力持續迸發,已相繼研發出國際領先的藥品和器械。這些創新藥械借助香港的各項政策,正在“南下”港澳地區,為促進粵港澳大灣區醫療資源融合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去年11月,香港特區政府公佈了新的新藥審批機制 (簡稱 "1+" 機制 )。在"1+" 機制下,用以治療嚴重或罕見疾病的新藥註冊申請,在符合本地臨床資料支援等要求下,經本地專家認可,只須提交一個參考藥物監管機構的許可,便可以在香港申請註冊,這為香港患有嚴重或罕見疾病的患者帶來治療新希望。借助該政策,今年2月,和黃醫藥一款名為“愛優特(呋喹替尼)”的標靶藥被批准在香港使用,用於治療經治的成人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是香港近十年來首個獲批的用於治療該疾病的口服標靶療法。

  無論是“港澳藥械通”,還是“1+”機制,粵港澳大灣區各項惠及香港與內地患者的政策,一旦開頭,後續必勁。無論從醫療、經濟還是社會上,都十分有利於融合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