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9 公屋輪候冊上所有非長者一人申請類別30歲以下與30歲或以上申請者截至2022年3月底的學歷分布
(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
|
圖10 公屋輪候冊上30歲以下的所有及新登記非長者一人申請者的經濟活動身分分佈
(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
結合圖9可知,儘管30歲或以上的非長者一人申請者學歷普遍偏低,但在30歲以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者中,卻有一半以上都取得大專或以上的學歷,另還有四分之一的人擁有專上學歷。進一步聚焦這部分30歲以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者群體,發現儘管累計至2022年的所有申請者中,僅約28%的人職業為學生,但如果只看截止2022年3月過去一年新登記申請者的經濟身分分佈,學生申請者的佔比馬上飆升至68%(見圖10),反映一成年即趁學生身分、尚無收入或收入較低的漏洞申請公屋的做法已為很多人所實踐。
這些在申請當下尚為在讀大學生的年輕非長者一人申請者,顯然在社會的競爭力並不低,日後畢業投入工作後,大概率並不會淪為需依靠公屋資源維生的階層。不過,部分人會以刻意躺平的方式以符合申請公屋的入息資產限額,而且房屋署只會每五年以抽查形式核實申請者的最新入息資產狀況,被抽中的申請者也只需在核查當下滿足相關要求即可,因此難免會出現一些並不需住公屋卻獲派公屋的漏網之魚。儘管,非長者一人申請者輪候到公屋的時間,比一般的家庭或長者申請者長很多,大部分人最後也不一定見得能入住公屋,但公屋制度的這一明顯缺口,對於很多真正需要公屋卻仍在苦苦等待的市民無疑很不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