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找出日中關係的風向球,一個值得觀察的議題是習近平到底何時訪日,或者說到底近期會不會訪日,因為2022年是中日建交50年。另一個風向球是美日同盟的部分,拜登與岸田什麼時候可以正式會面?當然,疫情的影響成分很大,但若將其他維度一併整理,疫情是原因還是方便的理由,其實不難判斷。
許多中文媒體近來時常以“抗中保台”形容日本的某些言論或作為,好像這是日本現在的政治正確,但其實所謂的“抗中”大部分是在安保方面,而不是全面性的對抗中國。基本上日本在經濟發展上不可能完全抗中,尤其岸田文雄擁有宏池會的DNA,在經濟必然積極地維持對話;如果我們形容安倍晉三是把日中關係的一座大橋炸掉,那麼岸田文雄會想要建立很多小橋或是很多小船,這也可以說是他啟用林芳正的重要原因。所以我認為單獨以“抗中保台”形容日本一些對台友善或是對中強硬的作為未必完整,因為日本不可能與中國脫鉤,而是一種競合關係,在對抗中還是有對話,競爭中有合作,祇是面向不同。
影響日台關係的議題
未來一段時間可能影響日台關係的熱點,第一個當然是美日關係。美日2+2會談提及因應“台灣有事”,要制定一個共同作戰計劃,不過目前岸信夫尚未說明內容,因此還有待觀察。
再者,日中關係主要的變數,最重要的莫過於中國大陸在包括釣魚島附近的一些動作,這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了日本對中國威脅感受;還有一個是北京冬奧,日本如何處理所謂的平衡外交下“日本式的杯葛”,當然又要考慮一些制約因素,比如美中關係的走向、美國的態度,或是美日澳等盟友的合作等。
對日台關係的前景,我覺得短期內還是持續增溫,因為這是個大趨勢,未必是台灣或日本政府有意特別經營,但是順勢而推並沒有明顯的壞處,不過也會一直維持屬於非官方的互動,包括安倍晉三最近兩次都是用非官方的方式對台灣的智庫演講。此外,福島等縣食品的進口與台灣加入CPTPP,目前還沒有明顯進展,要看後續台日雙方政府將這些議題放在什麼樣的位置,其中影響雙方內政的程度與交換性。
王崑義:下面開始第二輪發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