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 7日在中國製造Model 3交付儀式上向車主交付Model 3汽車。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1月11日電/1月7日的上海,在中國產特斯拉Model 3的交付現場,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向首批中國社會用戶遞交了車鑰匙,并宣布正式啓動全電動中型智能 SUV Model Y 項目。他還以一段即興“尬舞”表達內心的喜悅和對中方的感謝,“沒有你們的支持,就沒有特斯拉上海工廠今天的成績。”
美國《僑報》1月9日載文《特斯拉“中國速度”與中國“特斯拉效應”》,文章說,一年前的這一天,特斯拉中國工廠在上海臨港正式破土動工,如今它已是周產能達 3000 輛的“超級工廠”。一年之間完成開工、投產、上市、交付,創下全球汽車制造的新紀錄,特斯拉體驗了一把何為“中國速度”,應了其官方微博所言“特斯拉的速度,火箭都趕不上”。
在特斯拉與中國這段情緣裡,一個是全球矚目的新銳創新公司,“上新”不斷卻始終擺脫不了產能魔咒和盈利壓力;一個是世界聚焦的新興市場國家,持續釋放開放利好卻難以消弭外部雜音,兩者結合擦出了令外界艶羨的火花。
特斯拉的“中國速度”以及背後所預示的盈利空間,刺激特斯拉股票接連暴漲,使其成為美國歷史上市值最高的汽車廠商,也跑出了全球資本對特斯拉為代表的新能源電動車行業的更強信心。特斯拉能够獲得如此“中國速度”,與幾個“中國因素”密不可分。
一是中國官方對特斯拉入華的歡迎姿態,以及由此轉化成的實際行動力。這不僅表現在上海超級工廠的建設投產速度,也表現在中國產特斯拉得以享受與本土車企一樣的車輛購置稅免征和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特斯拉由此成為外商獨資新能源車企的首個受惠者。
二是中國消費市場的廣闊,比如一批老車主、車迷對特斯拉心心念念的支持。吸引中國消費者的,除了特斯拉電池續航、召喚功能、環保等方面的“硬實力”,還在於中國產特斯拉的價格優勢,以及供應鏈國產化後帶來的更大降價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