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6日電/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征是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學研究應適應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的轉變,抓住新時代經濟發展新特征,把研究重點放到更好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為高質量發展服務。
圍繞高質量發展推進經濟學理論創新
近年來,經濟學界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主題,在推進經濟學理論創新方面發表了大量成果,圍繞高質量發展推進經濟學理論創新漸成潮流。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經濟學理論創新還遠不能滿足高質量發展實踐的需要,主要表現為缺乏指導發展中國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系統完整的經濟學理論。雖然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社會主義社會的總體特征進行過描述,但他們並沒有對社會主義發展階段進行具體劃分,也沒有提出指導不同發展階段的具體理論。換言之,我們並沒有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現成教科書。作為西方經濟學重要分支的發展經濟學,雖然探討的是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問題,但其著力點主要是解決低收入國家如何推進工業化和跨越“低收入陷阱”;西方經濟學中的經濟增長理論解決的主要是西方發達國家的增長問題。這些顯然都與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性質和進入中高收入階段後需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國情不相符合,我們不可能從西方經濟學中找到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答案。中國經濟學者只有扎根中國大地,在中國經濟實踐中不斷推進經濟學理論創新,賦予其鮮明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才能構建起有效指導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學理論。
努力揭示創新發展規律和影響創新的因素
推動高質量發展,需要積極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而跨越這一關口的關鍵是創新驅動。圍繞高質量發展推進經濟學理論創新,必須深化對創新發展規律的研究。
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支柱,對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就是要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當前,全要素生產率下降是導致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一個重要原因,而導致全要素生產率下降的主因便是我國在科學和工程等“更具挑戰性”的創新領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還不夠多、科技成果轉化還不夠充分。歷史經驗和今天西方一些發達國家對我國進行技術遏制等鐵的事實一再告誡我們:手中沒有過硬的關鍵核心技術,就不可能公平地參與國際貿易和分工,也不可能自立於世界強國之林。關鍵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必須依靠自主創新。這就需要經濟學研究全面揭示科技創新所包含的科學創新與技術創新的豐富內涵;全面揭示影響科技創新的主要因素以及這些因素對科技創新的影響程度和作用機制,抓住推進科技創新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提出科技創新的重點、路徑、工具、方法;深入研究如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建立彰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科技創新機制;從世界各國和企業科技創新的豐富實踐中總結經驗、發現規律,推動我國科技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