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中評大咖講書:洪雯談兩個香港鴻溝
http://www.crntt.hk   2021-09-16 00:14:59
中評社編委兼採訪主任林艷主持活動(中評社圖片)
 

  需辨析兩個香港的實際需求 

  第二,我想談談兩個香港背後的深層次矛盾。“一號香港”與“二號香港”產生撕裂,這背後有一系列經濟深層次矛盾。其一,產業結構單一化,特別是製造業的全面空心化。1980年,製造業占香港GDP接近25%,貢獻了近40%的就業。2018年,香港製造業對GDP的貢獻只有1%,而類似的單獨經濟體如新加坡,其第二產業占GDP的22%,瑞士則占24%。

  其次是經濟的過度服務化,同時也出現越來越集中的趨勢。香港有四大支柱行業:金融服務、旅遊及相關產業、貿易及物流、其他專業服務。2000年,這四個行業在GDP中占比為49.4%,2018年達到57.3%。新的增長點在香港一直成長不起來,四大產業對經濟的貢獻越來越高,經濟也越來越集中。

  還有就是產業結構的兩級分化和低端化。在香港的四大支柱產業中,我們可以粗略地把金融視為高端,旅遊及相關的零售、餐飲、酒店等視為低端,貿易及物流和其他專業服務則視為中端。從四大產業過去近20年間的增長速度中,我們很清晰的可以看到兩極分化、中間塌陷和低端化的趨勢,增長最快的是最底層的旅遊業和相關產業,排名第二的就是最頂端的金融業,產業在低端化和高端化,而低端化顯然更為明顯。工商服務及貿易物流出現“中間塌陷”現象,對GDP的貢獻從34%下降到33.1%。產業發展趨勢兩極分化、低端化,自然就導致了就業結構的兩極分化和劣質化。比如說金融是香港最光鮮的行業,是金字塔的頂端,但是它貢獻的就業人數只佔總就業人數的6.8%,總人口的3.5%。就業人數變動率增長最大的是旅遊,而貢獻了大部分中產就業的貿易和物流處於萎縮的狀態,階層上升的通道開始收窄。

  還有一個特徵就是過度的金融化、地產化。金融化是指金融收益遠遠超越勞動收益,特別是非金融企業將越來越多的資源轉入金融當中,其越來越多的收益來自於金融,而不是本業。當經濟出現金融化和地產化的時候,就形成了財富推動型的增長模式,資產帶動的財富增長速度遠遠快於靠勞動去賺取的薪金的增長,這種結果必然就是“貧者愈貧、富者愈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