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中評大咖講書:洪雯談兩個香港鴻溝
http://www.crntt.hk   2021-09-16 00:14:59
  

  第七點,改善《競爭條例》,促進市場競爭。香港的《競爭條例》在2015年正式生效,比周邊的地區和國家遲至少10年。而這個條例只規管市場行為,對兼並、收購、合併沒有影響,完全影響不到市場格局,而且競爭委員會亦欠缺資源和權力,未來必須改善。

  第八點,我認為香港與內地合作應從單向優勢轉移,變成雙向優勢互動。以往香港與內地合作主要是內地政府來香港招商引資,香港把優勢產業、優勢企業轉移過去,這種模式其實加劇了本地的空心化。未來能不能雙向流動?能不能有“香港所需、國家所長”?香港也可以去內地去做招商引資,把我們想要的2.5產業、科技產業引來香港,雙向互動才均衡,才長遠。

  第九點,香港如何利用大灣區機遇?談到香港利用大灣區機遇,很多人都說香港青年可以去大灣區創業、就業,企業去大灣區投資,這些還是單向的優勢轉移模式。其實,從過往多年的數據看到,港企到大灣區或內地其他地方投資,並沒有帶動中層或基層人口到轉移到大灣區,移動的是精英階層或中高端人才。這批人反而香港應該想辦法留住他們、培養他們,讓他們為香港做貢獻。未來能不能把大灣區的產業發展機遇引來香港?能不能從單向的優勢轉移變成雙向優勢互動?這樣才能讓香港本地人從大灣區的發展中受益。。

  總結:珍惜危機,啟動兩個香港的彌合

  最後,我做一個總結。丘吉爾有一句話,不要浪費一個好的危機,我很認同這個說法。香港在過去幾十年參與全球化的過程中,忽略了本地的發展和利益。Global和local是一個硬幣的兩面,但是我們只看到了global的一面,忽略了local。現在特區政府用3000億保就業基金來解燃眉之急,可3000億燒光之後,香港何去何從?

  我認為,香港必須珍惜這次危機,在危機下啟動中長期的結構轉型:鞏固“一號香港”,推動“二號香港”的實體化、多元化;發揮自身所長,更要彌補所短;向外擴張優勢的同時,更要把全球和內地的發展機會帶來香港,帶給本地人。在這個過程中,特區政府要破釜沉舟,打破“自由市場”的禁忌,打破怕犯錯的思維,改變自身角色,積極引導經濟朝兩個香港均衡受益的方向轉型。只有讓大多數人充分享受到發展的成果,啟動兩個香港的彌合,香港才能夠實現所謂的二次回歸,也就是人心的回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