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地時間11月7日晚,拜登在威爾明頓市一處停車場向支持者發表勝選演說。(法新社) |
中評社香港11月9日電/選舉往往會凸顯分歧。美國最近的總統選舉無疑就是如此。在這次美國歷史上競爭最激烈的選舉中,選舉結果將對美國政策的諸多方面產生深遠影響。然而,兩黨似乎在一個問題上達成了一致,那就是“阻止”中國的必要性。
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11月5日發表歐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丹尼爾•格羅斯的文章《美國必須接受中國的崛起》,文章說,美國政府目前在很大程度上認為,由於中國政府對經濟無處不在的影響力,中國取得了不公平的經濟和技術進步。
但更全面的分析表明,這種觀點具有誤導性。最“成功的”宏大經濟發展計劃通常會順勢而為,主要關注的是依據經濟基本面無論如何都會實現的目標。
現在的普遍觀點是,中國在一些高科技領域的進步和它在全球的新興支配地位要歸功於國家的引導。
然而,真正推動中國成功的是它的高儲蓄率——約為國內生產總值的40%,遠高於美國和歐洲。這使得中國有大量資源進行投資,以便為技術領先地位奠定基礎。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提高教育的數量和質量方面都投入了巨額資金。
在中等教育方面,中國的入學率已經完全趕上西方。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國際學生評估計劃進行的測試顯示,中國中學生的解題能力遠超美歐中學生。
此外,作為技術領先地位的真正關鍵,高等教育過去20年來在中國迅速發展。根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數據,中國現在培養的工程師人數和接受同行評議的科學和工程出版物也多於美國。中國在研發上的支出已經超過歐盟,按照目前的趨勢,它應該會在未來十年趕上美國(一些人認為它已經趕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