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8日電/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新型城鎮化是中國內需最大的潛力所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有利於促進實現更高水平的供需良性循環和動態平衡,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經濟日報發表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研究員榮西武文章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城鎮化水平顯著提升,2022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經達到65.22%,1.4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城市群集聚人口和經濟作用持續顯現。同時也要看到,當前新型城鎮化建設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項,城鎮化質量總體不高,城鎮化發展面臨的機遇動力和問題挑戰並存。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要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以推進城市群都市圈建設和轉變城市發展方式為重要抓手,進一步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
文章提出,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進城鎮化的首要任務是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人口城鎮化蘊藏著巨大的消費增長潛力,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不僅能夠釋放巨大消費潛力,而且可以為經濟穩定增長帶來新的動力。一方面,要堅持存量優先、帶動增量,統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和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體系,加快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另一方面,要深入實施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和易地搬遷,推進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和“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還要補齊城市交通、供水、供電、通信、新基建等公用基礎設施短板弱項,有效釋放投資和消費潛力,進一步夯實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
以城市群、都市圈為依托構建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格局。建設城市群、都市圈可以有效提升區域內各類人才、知識和技術等創新要素的集聚效率,縮小中心城市與周邊城市發展差距,促進區域內城鄉要素合理暢通流動,更好暢通國內經濟循環。要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深入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等深度融合,形成多中心、多層級、多節點的網絡型城市群結構。要以同城化為方向,推進都市圈在生產力布局、公共服務供給、管理制度機制等方面實現協同、融合,更好釋放都市圈潛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