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央財辦:大力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
http://www.crntt.hk   2023-02-20 08:39:30
 
  在新發展格局中,國內大循環是基礎和主體,參與國際循環則是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產業分工格局下的必然要求。在國際循環受到干擾的情況下,我們推動形成宏大順暢的國內經濟循環,強化國內大循環的主體地位,一方面有利於穩定國內經濟基本盤,增強經濟發展韌性,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另一方面能更好帶動和激活國際循環,為各國提供更多市場機會,使我國成為吸引全球優質要素資源的強大引力場,在滿足國內需求的同時提升我國產業技術發展水平,形成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使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構建新發展格局絕不意味著對外開放地位的下降,而是意味著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我們必須把握好國內國際兩個循環的辯證關係,協同推進擴大內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水平對外開放。展望未來,我國外貿進口和出口、利用外資、對外投資的規模將會持續擴大,在國際經濟中的地位也會繼續提升。

  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更好統籌開放和安全,不能陷入消極被動的國際循環

  隨著國際環境變化和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壯大,我國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的角色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不可避免要遇到來自外部的各種干擾和阻礙,會遭遇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考驗,參與國際循環的方式必然要進行相應調整。構建新發展格局,就是黨中央針對我國發展環境條件變化,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著眼全局和長遠提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面對新的充滿挑戰和不確定性的發展環境,我們必須統籌發展和安全,主動謀劃,積極作為,在開放中把握戰略主動,塑造積極可控的主動型國際循環,避免陷入單純依靠外需拉動、過度依賴外部技術和資源、安全風險防控機制缺失的被動型國際循環。

  市場是全球的稀缺資源。中國作為超大規模國家,擁有很多國家所沒有的巨大國內市場,這是“雙循環”的物質基礎,是我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主動塑造國際循環的獨特條件和優勢。目前,我國經濟總量占全球比重超過18%,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在30%左右,貨物和服務貿易規模居世界第一,是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中國有14億多人口,占全球的近1/5,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總和。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接近高收入國家門檻,14億多中國人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意味著幾乎再造一個相當於現有發達國家規模總和的市場,這個過程將創造十分巨大的商業機會。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加上開放的國際市場,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很多顯著優勢,其中最為突出的是規模經濟優勢、創新發展優勢和抗衝擊能力優勢。依靠這些優勢,中國形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門類最齊全的製造業體系,形成了滿足國際國內多樣化需求的強大供給能力,形成了富於創造活力的產業生態,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這為中國企業參與國際分工和競爭提供了堅實基礎,也為各國企業投資中國創造了極為有利的產業和市場環境。我們要發揮好自身比較優勢,不斷鞏固提升我國在全球分工體系中的地位,提升抵禦各種風險挑戰的能力,積極塑造高水平的主動型國際循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