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央財辦:大力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
http://www.crntt.hk   2023-02-20 08:39:30
(來源: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2月20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4月在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上提出的中長期重大發展戰略,對於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全局性指導意義。國際經濟循環同國內大循環一樣,都是新發展格局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緊密聯繫,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黨的二十大提出“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我們要全面準確把握好二者的內在聯繫,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打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不能搞封閉的國內單循環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規模決定分工深度,分工深度決定生產力水平和收入水平。現代經濟區別於前現代經濟最根本的特點,就是在不斷擴大的市場範圍中組織生產、利用資源、交換商品,從而持續深化分工、提高效率。越是能夠在更廣範圍內開拓市場、利用資源的國家,其經濟也就越強大,收入水平越高。世界近現代史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反復說明,封閉導致落後,開放帶來繁榮。成功實現現代化的國家,無一不是通過發揮比較優勢、積極參與國際循環來實現經濟持續增長和人均收入水平提升。從我國自身發展經驗看,改革開放以來之所以能取得經濟長期快速發展的奇跡,積極參與國際大循環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這是我們必須堅定參與並不斷提升國際循環的根本依據。

  當前,我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世界經濟,同全球很多國家有著緊密的產業和市場關聯,內外需市場本身就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強調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不要國際循環或弱化國際循環,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要發揮大國經濟優勢,使國內大循環和國際循環在更高層次上實現結合和互動,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聯動效應,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物質支撐。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範圍內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特別是近幾年在世紀疫情和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下,全球性問題加劇,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但必須看到,這些變化並沒有改變國際分工和貿易有利於各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邏輯,經濟全球化仍是現代世界生產力發展的大方向。全球貿易和分工的潛力遠遠沒有耗盡,各國通過國際分工和貿易實現共同發展的空間仍十分廣闊。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有的國家從一己私利出發,破壞既有的國際經濟秩序,企圖利用其強勢地位,搞脫鈎斷鏈、小院高墻,試圖把中國從全球市場和產業體系中切割出去,塑造“沒有中國的全球化”。這種做法違背了歷史進步的方向和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是不可能實現的。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環境,我們必須“不畏浮雲遮望眼”,認清大勢,堅定信心,排除干擾,堅守正道,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