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發展道路的實踐要求
http://www.crntt.hk   2023-01-31 08:20:28
  中評社北京1月31日電/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深化對金融本質和規律的認識,立足中國實際,走出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這一重要論述,既是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金融發展成就的深刻總結,也是對發揮金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進程的作用提出的新要求。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道路,要始終以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為根本保證,確保正確的發展方向;必須始終以實體經濟為落腳點,秉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站在維護金融安全、完善全球金融治理的高度推進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與協同,確保正確的發展路徑和發展支撐。

  一、始終堅持黨對金融工作的領導,以統籌性與協同性相結合解決發展方向問題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4月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體學習和2017年7月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多次強調,做好新形勢下金融工作,要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集中統一領導,確保金融改革發展正確方向,確保國家金融安全。其中的集中性體現為,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中國的金融發展始終以馬克思主義經濟金融理論為指導,堅持黨對金融工作核心領導地位,以中央頂層設計描繪金融發展藍圖,適時調整改革措施,科學確定工作重點;統一性體現在中央和地方間“整體和局部”的統籌協同關係。金融體制改革經歷了從“縱向與橫向交織結合”,到“縱向以條為主、橫向以塊為輔”,再到“整體以條為主、地方配合聯動”的發展演化,通過“政策高度一致、央地高度統籌、執行高度協同”,以“上下一盤棋”始終確保金融業改革發展堅持正確方向,為抵禦各種風險挑戰、維護國家金融安全提供了根本保障,這在經濟發展史上是一個奇跡,也是中國真正區別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以資本為綱”金融發展道路的重要特徵。

  二、始終堅持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以效率性和公平性相兼顧解決發展定位問題

  按照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貨幣產生於商品交換,資本產生於社會再生產,因此金融是從實體經濟中來,金融服務於實體經濟,就是回歸本源。在實踐中,若對金融本源的認識模糊不清,則極易出現虛擬化運行、過度自我循環和非理性膨脹。2019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精辟指出: “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經濟興,金融興;經濟強,金融強。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榮。”金融祗有當好實體經濟的“血庫”,兩者有機統一、互為表裡,才能在保障經濟社會健康穩定發展的同時,築牢自身發展根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動下,金融業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精準聚焦新發展格局、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在堅決糾正“脫實向虛”錯誤傾向的同時,堅持有扶有控,針對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持續釋放金融政策紅利,使得流動性更高效精準地注入實體經濟。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決定了多種資本形態包容並存。我國始終堅持正確處理不同形態金融資本之間的關係,以資本的國有性與市場性有機統一、互為補充,引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形成合力。在發揮國有資本推進現代化建設、維護金融安全、托底社會保障等“中流砥柱”作用的同時,不斷激發集體資本、民營資本、外國資本、混合資本的發展活力,通過設立“紅綠燈”提升資本治理效能,不斷為各類資本釋放更大發展空間,規範和引導各類資本有序競爭、良性互動、健康發展。同時金融業始終踐行公平與正義、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不斷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滿意度,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特別是讓農民、小微企業、城鎮低收入人群等及時獲取價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務,使金融服務不斷突破時空限制、拓展輻射範圍、增進社會總體福利。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