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以及歐盟對於氣候目標的承諾將刺激新的核能和天然氣投資,這些投資可能持續數十年,直到實現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能源獨立。
此外,歐盟不會放棄在清潔能源領域的市場主導地位和氣候變化領域的領導權。雖然德國、法國和荷蘭等歐洲大國對俄羅斯進口化石燃料仍有相當程度的依賴,但是他們在清潔能源領域的發展也非常超前,太陽能、地熱、氫能等清潔能源技術成熟,投資和消費占比較高,出口潛力巨大。
此次能源危機可以促使歐洲反思其能源安全與氣候目標的平衡政策。從歐洲經驗來看,歐洲能源安全和氣候政策的平衡既有成功之處,也有敗筆。
首先,與能效較低的可再生能源相比,核電和天然氣不應過早淘汰。
其次,煤炭作為碳排放最大來源,也不應徹底放棄,而是應當開發碳捕集、封存和利用技術,實現清潔煤炭的使用。
再次,按照每千瓦時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計算,核能確實是最環保的,長遠來看甚至超過太陽能和風能。而天然氣的溫室氣體排放一直被低估了。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能源轉型沒有與化石燃料生產國合作,沒有考慮他們的訴求。這對於地區和國際安全,以及全球能源市場的穩定都有長遠的負面影響。
2020年,化石燃料仍然占全球能源消費總量來源的78%。如果石油生產國在實現經濟多樣化之前石油收益大大降低,生活水平下降、貧困率上升,這些國家將陷入持續的動蕩,也將失去實現能源轉型的機會。
這些國家位於世界上年輕人口占比和總人口量最高的地區之一,經濟的困頓和上升的失業風險將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全球淨零排放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最大排放國家,美國、歐盟國家和印度等。但是西亞北非國家可以在金融和安全方面做出貢獻。外來金融援助和穩定的世界秩序是實現能源轉型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