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全力以赴穩投資蓄動能
http://www.crntt.hk   2022-07-11 08:14:49
  中評社北京7月11日電/國家統計局近期發布的數據表明,隨著疫情形勢趨於穩定和一系列穩經濟政策的落地,5月份中國經濟運行呈現出諸多積極信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由負轉正,出口增速繼續超預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服務業生產指數等指標降幅收窄。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社科院宏觀經濟研究智庫研究室主任馮煦明文章表示,不難發現,中國經濟正處於逐步恢復的態勢。而在這些經濟指標中,一個尤為值得關注的亮點,是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

  數據顯示,5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環比增長0.72%,今年1月至5月累計同比增速達到6.2%,明顯高於經濟整體的增長速度。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0.6%,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6.7%。從短期來看,投資是逆周期調節的重要抓手。在當前總需求缺口較大、要素利用率不足、經濟運行總體偏弱的情況下,固定資產投資的較快增長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因居民消費乏力造成的總需求缺口,為穩住宏觀經濟大盤發揮“壓艙石”的作用。

  從中長期而言,固定資產投資還對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發揮著補短板、強基礎、攢後勁的效果。今年以來,兩個領域的投資活動較為活躍:一是高技術產業投資。今年1月至5月,高技術產業投資達到20.5%的高增速。高技術產業投資高增長的過程,實際上既是高端產業要素積累和產能擴張的過程,也是中國整體產業結構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的過程。二是社會領域投資。今年1月至5月,社會領域投資增速達到12.9%。人民群眾對教育、醫療、養老、幼育、環保等公共服務的需求增長較快,需求門類和層次更加豐富多樣。社會領域的投資增長,有助於為將來政府擴大公共服務供給、提升公共服務品質創造條件。

  文章指出,同時也應看到,面對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以及俄烏衝突、美聯儲加息等外部因素影響,中國經濟總體上仍然疲弱,復甦動力仍不夠強勁,目前存在“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不夠暢通、基礎設施投融資機制匹配度不高、房地產市場預期不穩等問題,亟需穩投資蓄動能。對此,應採取更加有效的舉措對症施策。

  首先,持續激發和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一是順應產業結構轉型需要,針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特點創新投融資方式,提高金融體系對產業轉型升級的適應性;二是統籌發展與安全,保持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度,為中國科技企業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創造條件;三是促進金融服務專業分工細化,提高金融體系“主動的”效率識別能力和風險定價能力,降低對固定資產抵押等被動模式的依賴;四是引導實體經濟融資利率合理下行,降低增量融資成本和存量債務負擔。

  其次,健全基礎設施投融資機制,增強投融資機制與基建項目結構轉型之間的匹配性。一是兼顧直接經濟價值和間接社會價值,將正外部性納入綜合收益考量,為市政道路、地下管網等低現金流回報或無現金流回報的基建項目設計適宜的投融資機制;二是有序擴大基礎設施REITs試點範圍,運用存量基礎設施項目盤活資金,為新建項目提供支持;三是在國家層面或省級層面組建專門的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或基礎設施投資基金,將基礎設施項目融資與一般商業性融資區分開來,以便在為基礎設施項目提供專業化投融資服務的同時,降低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

  最後,在加快構建長效機制的過程中穩定房地產市場預期。短期內,部分房企流動性風險和信用風險尚未完全緩解,房地產市場仍處於深度調整期;中長期來看,中國房地產行業正在經歷由高速增長期向中速增長期,再向穩態發展期的逐步過渡。為此,一方面要穩妥應對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防範部分房企和個別城市的風險擴大化;另一方面要加快構建以保障性住房和住房租賃市場為重要支柱的長效機制,根據人口流動和產業地理格局變化優化建設用地供給結構,在改革和發展的過程中穩定房地產市場預期,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