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31日電/據經濟參考報報道,從人居、生產環境改善,到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提升,近日出爐的《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為鄉村繪就了宜居宜業的振興圖譜。財政、金融等一攬子支持措施也相繼落地,為鄉村建設提供支撐。與此同時,圍繞農村道路等重點領域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養老等公共服務改善,吉林、青海等多地近來也頻頻部署,敲定具體任務目標,推動鄉村建設落地見效。業內表示,隨著相關措施推進,生態宜居、產業興旺、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新畫卷將徐徐展開。
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基礎設施加快補短板
在吉林省雙遼市雙山鎮和永加鄉之間,一條十幾公里嶄新的柏油路串聯起忠信村、長發村等多個村屯。以前因路不好,一遇上下雨天,車進不去,貨運不出。近來,當地對忠信村村路以及村屯外道路進行了全面建設,鄉村道路“戶戶通”變成現實。借助便捷暢通的運輸條件,忠信村建大棚、種小麥、種木耳,產業發展逐漸紅火起來。
鄉村基礎設施是鄉村宜居的“必要條件”,也是鄉村宜業的“先行資本”。近年來,我國持續改善鄉村基礎設施,目前所有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全部實現了通硬化路,全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預計超過70%。不過,農村基礎設施往村覆蓋、往戶延伸還存在明顯薄弱環節。
隨著“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地轉移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鄉村建設正加快推進。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扎實開展重點領域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明確了時間表、路線圖,提出圍繞加強道路、供水、物流、農村人居環境等實施八大工程。
地方層面也紛紛部署,敲定具體任務目標,推動鄉村建設落地見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