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本世紀以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普遍應用,特別是大量數字化平台出現,臨時性、彈性、平台型、創業型等各種靈活就業形式迅速興起,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網絡直播等應運而生。靈活就業形態種類日趨多樣,覆蓋的行業和群體不斷擴大,從業人員規模迅速擴張,成為社會就業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人社部數據顯示,目前全國靈活就業人員規模達到2億人,占總人口數量近七分之一。
青年和大齡勞動者是主體
課題組調查了解到,新就業形態就業群體差異較大,青年勞動者和大齡勞動者是主體。具體來說,主要有兩類。
一類是被動型靈活就業者,大多是低齡的“兩後生”(初、高中畢業後未繼續升學的學生)或“40後”“50後”大齡勞動者,其就業不穩定,就業質量不高,主要從事手工加工、簡單服務、工地建築等工作。根據中國人民大學《中國靈活用工發展報告(2022)》測算,我國建築業約有76.6%為靈活就業人員,交通、物流、郵政業的靈活就業人員占比達46.4%。
另一類是主動型靈活就業者,以年輕、高學歷和技能勞動者為主,其就業機會主要依靠以移動互聯網技術為基礎形成的網絡配置機制,就業觀念和從業動因更多從自身志趣和職業發展出發,工作方式和職業狀態多突破工廠式生產和傳統靈活就業的時空限制。這類人群根據需要隨時隨地即可工作,大多以自營創業、自由職業和兼職等形式出現,其從業的領域主要在電子商務、文化設計、藝術娛樂、遠程教育輔導以及其他個體性消費服務業等。
平台經濟成重要載體
當前,我國靈活就業發展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