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種廣告也未必全是騙局,只是吃相過於難看。比如有廣告就在極其隱晦的地方注明了“中獎概率為0.001%”,人們抽不到確實只是運氣“差點”。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廣告的“非正規”現象,是整體的一個底色。
比如記者調查的時候發現,廣告到底是誰印上去的都很難搞明白,電商平台、驛站網點紛紛含糊其辭。安徽省消保委詢問“四通一達”5家快遞公司,也沒一家承認。只有在記者探訪中,有廣告公司透露與某家平台存在合作關係。
可見,大概這些單位也知道這種廣告說不清、道不明,故而諱莫如深。這種“非正規”事實上就留下了相當的隱患,這些廣告是否靠譜,個人信息是否有保障,都難免要打上一個問號。
目前,關於快遞單上是否可以印廣告、印什麼樣的廣告,還沒有明確規範。但鑒於快遞單廣告有泛濫的趨勢,且存在信息安全隱患,那麼就應當引發重視,追問相關責任主體,出台相應規範,補上監管漏洞,保護消費者的正當權益。
可以看到的是,當前消費者對於無孔不入的廣告是近乎本能的反感,不願意自己的生活空間塞滿各類花裡胡哨的消費誘導。對此,各大廠家應當有清晰的認識,不要總是在法律法規的邊緣反覆試探,總想著收割消費者。
隨著消費者權利意識的高漲,這類小聰明的行為極容易遭受極大的反彈。因此,廠商還是謹守本分吧,和消費者的私人空間保持一定距離,否則,終會自食其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