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七個維度評價2021年宏觀政策
http://www.crntt.hk   2022-01-12 08:49:29
  中評社北京1月12日電/2021年,在多項宏觀政策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經濟增速繼續保持全球領先,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宏觀政策操作在多個方面顯著改善。

  2022年,面對三重壓力,在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基礎上,創新與完善宏觀調控,以進一步改善宏觀調控的整體效果。

  宏觀經濟政策(簡稱宏觀政策)對於一個國家的經濟穩定和金融穩定至關重要,尤其是在世紀疫情衝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確定,中國更需要實施穩健有效的宏觀政策保證經濟平穩運行。對宏觀政策進行系統性評價,既有助於提高宏觀調控效率,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又有助於將中國特色宏觀調控的成功實踐經驗理論化,助力構建和完善中國經濟學理論體系。

  本報告在“大宏觀”和穩定政策、結構政策、增長政策“三大宏觀政策合一”視角下,結合宏觀經濟理論與國情,從政策目標設定的合理性、政策整體效果、政策力度、政策傳導效率、政策空間、預期管理、政策協調性七個維度對2021年的宏觀政策操作及其效果進行系統評價。

  一、政策目標設定的合理性評價

  宏觀政策目標不是越多越好,更不能等同於國家治理目標。國家治理目標包含經濟發展、科技創新、區域發展與環境治理等多個維度,宏觀政策目標主要是經濟穩定和金融穩定。宏觀政策應合理地設定經濟增速、失業率與價格水平等經濟穩定目標,並保證金融體系平穩運行,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將GDP增速目標設定在6%以上,體現了高質量發展階段不再追求過快增長的理念,目標設定合理。2020年中國GDP增速在疫情的衝擊下降至2.2%,形成了低基數效應,這會相應地抬高2021年GDP增速。在此情況下,政府工作報告沒有將GDP增速目標設定在過高水平,而是設定在6%以上。這有利於引導各方面集中精力推進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

  下調城鎮調查失業率目標值0.5個百分點,凸顯了穩就業的積極政策立場。政府工作報告將城鎮新增就業目標由2020年的900萬人以上提高至1100萬人以上,將城鎮調查失業率由2020年的6%左右下調至5.5%左右。在經濟增速目標提高的情況下,就業目標也相應提高,符合就業優先政策要繼續強化、聚力增效的要求。此外,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未設定城鎮登記失業率目標值,主要因為城鎮登記失業率囿於統計方式與統計範圍等方面的局限性,難以準確反映就業的實際情況。

  CPI漲幅目標值下調至3%左右,較為合理,主要是考慮食品價格回落的影響。政府工作報告將CPI的漲幅目標值設定在3%左右,低於2020年的目標值0.5個百分點。在GDP增速目標值和就業目標值均有所提升的情況下,CPI漲幅目標值反而低於2020年,主要是考慮食品價格回落的影響。從實際情況看,1—11月食品價格同比下降1.4%,是拉低CPI的核心因素。食品價格直接關係到廣大群眾的生活質量與福利水平,是國家治理層面必須要考慮的因素。但是,食品價格與能源價格容易受到季節性與隨機性因素干擾,並不能較好地反映經濟穩定情況。未來,宏觀政策更應關注剔除食品與能源價格的核心CPI,明確設定核心CPI的目標值。

  繼續高度重視金融穩定,強調要處理好恢復經濟與防範風險的關係,具有較大的必要性。政府工作報告更加重視對金融風險的防控,提出處理好恢復經濟與防範風險的關係,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的總體要求,並加強了對宏觀債務風險、外匯風險、不當金融創新風險的重視。當前中國系統性金融風險總體可控,但是在地方政府債務和房地產等領域也存在一些潛在風險隱患,中央加強對金融穩定的重視既有合理性,也有必要性。

  二、政策整體效果評價

  評價宏觀政策的整體效果如何,主要是分析宏觀政策追求的核心目標是否實現。本報告從經濟穩定和金融穩定兩個方面對2021年中國宏觀政策的整體效果進行評價。

  經濟保持較快增長的同時,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要看到,2021年下半年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有所增大,2021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突出表現為產出缺口與潛在增速缺口雙雙為負的局面。產出缺口方面,2021年上半年隨著經濟逐步擺脫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產出缺口已回歸至零附近,但三季度產出缺口再次轉負,全年預計為-0.2%。潛在增速缺口方面,由於受到供給衝擊的影響,2021年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速缺口預計為-0.16%,雖然比疫情衝擊下的2020年有所收窄,但依然比疫情之前的2016年至2019年有所擴大。

  三重壓力反映在多個維度。一是國內消費與投資兩大需求增長動力仍有所不足。二是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等因素影響,PPI與CPI呈現結構性分化走勢,反映出經濟面臨供給衝擊與需求收縮的兩方面衝擊。三是居民收入尤其是中等收入群體收入增速恢復偏慢,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壓力依然較大。四是潛在增速繼續下滑。2021年中國潛在增速兩年平均值為5.3%,比2019年下降0.8個百分點。雖然三重壓力在短期內減弱了經濟的穩定性,但可以通過有效的宏觀政策予以應對化解。

  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經濟形勢,中國在金融風險防控方面取得較好成效,系統性金融風險水平總體可控。一是宏觀杠杆率穩中有降,高債務風險得到一定控制,去杠杆取得顯著成效。二是人民幣匯率穩中有升,外匯儲備保持穩定,外匯風險整體可控。三是不當的金融創新風險得到有效監管,影子銀行風險持續收斂。同時,一些潛在的金融風險點仍須關注,如部分房地產企業債務違約風險,居民部門與地方政府債務問題依然較為突出,金融體系潛在的信用風險與流動性風險仍不容忽視。

  三、政策力度評價

  政策力度是宏觀政策調控效果的重要決定因素。本報告主要對2021年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這兩類核心政策工具的力度進行評價。

  貨幣政策整體力度相對偏小。前三季度,貨幣政策力度指數為44.3,低於2020年疫情期間的51.8,也低於2016年至2019年的均值44.8。其中,數量型貨幣政策方面,M2增速從1月份的10.1%降至3月份的8.1%,此後一直處於8.5%左右的水平,與疫情之前2018年至2019年的水平相當。社會融資規模餘額增速也從年初的13%以上降至年末的10%左右。價格型貨幣政策方面,雖然以DR007為代表的貨幣市場利率維持在相對低位,但是信貸市場實際利率較高。前三季度金融機構一般貸款加權實際利率(扣減CPI)的平均值為4.63%,比疫情之前2016年至2019年的平均值高出了近1個百分點。

  財政政策整體力度同樣有所偏小。前三季度,財政政策力度指數為47.8,不僅低於2020年同期的53.4,而且與疫情之前2016年至2019年同期的均值51.8相比也明顯偏低。財政政策整體力度不足是由財政支出進度和支出增速偏慢所致。三季度末,一般公共預算與政府性基金預算之和的支出進度僅為65.7%,不僅低於2020年的67.8%,而且低於2016年至2019年同期的進度(均值為73.7%)。此外,根據財政部制定的目標,2021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與政府性基金支出之和要比2020年增長4.9%,實際情況是,前三季度該指標同比下降了1.1%,其中政府性基金支出下降了8.8%。財政支出進度和增速的不足使得2021年赤字率下降至近五年來的相對低位。截至三季度末,一般公共預算赤字率僅為1.9%,一般公共預算與政府性基金預算加總之後的赤字率僅為3.1%。

  2021年四季度以來,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力度均有所增加,這將有助於加大跨周期調節力度並更好地進行逆周期調節,助推中國經濟平穩運行。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