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打通供給約束堵點 暢通國民經濟循環
http://www.crntt.hk   2021-12-18 09:54:36
  中評社北京12月18日電/近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結構政策要著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在暢通國內大循環,重在突破供給約束堵點,重在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這為明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指明了方向。

  中國經濟網發表專欄作者喬瑞慶文章表示,暢通國民經濟循環要求供需兩端適配。近年來,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雖然取得了積極成效,但就總體而言,供給結構的調整升級仍趕不上需求結構調整升級的步伐。從需求端看,中國城鄉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優化升級,有效支撐中國經濟基本面長期向好。從供給端看,則存在低端產品過剩、中高端產品供給不足、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等問題。突破供給約束,進一步提升供需適配性,關鍵要打通供給約束堵點。

  文章稱,供給約束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產品升級的前提是技術升級。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直接制約生產效率、產品質量提升。二是產業基礎能力不強。中國在許多基礎領域還沒有掌握自主核心技術,產品的質量和性能相較於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這些都對進一步增強中國製造業核心競爭力和提升國際分工地位形成了制約。三是制度創新供給不足。從製造經濟走向創新經濟,更要在制度上創新,釋放企業創新活力。市場瞬息萬變,制度必須隨著市場變化而變化,不斷創新。而供給導向政策的不足,容易造成創新資源的錯配,導致市場主體的主動性不強,從而影響供需兩端的適配性。

  文章認為,打通供給約束堵點,需要對症下藥。一是強化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和市場應用。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要聚焦原始創新、集成創新等領域,深入研究攻關,補齊短板弱項,努力在“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研發上實現新突破。要注重市場引領,不斷提高新技術的滲透性,促使供需良性互動。

  二是構築穩固而強大的產業基礎能力。沒有強大的產業基礎能力作為支撐,就不可能有強大的現代產業體系。應充分發揮中國市場規模大、體系相對完整、集成能力強、人力資源豐富、集中力量辦大事等優勢,進一步提升產業強基的戰略地位,夯實產業發展基礎,促進產業競爭力提升。

  三是優化制度供給,激發創新活力。不僅要在技術上取得突破性創新,更要在體制機制上創新。要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深化國資國企、土地、財稅、金融、政府行政管理等重點領域的改革,以制度創新帶動產品創新、服務創新,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

  總體來說,要明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方向,不斷提升供給體系質量和水平,進一步打通雙循環機制方面的堵點,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