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GDP增長目標設定為6%以上,只要沒有超大的衝擊,年度增長目標應該可以實現。 |
中評社北京8月7日電/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了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會議在肯定上半年經濟工作的成績的同時,指出國內經濟恢復仍然不穩固、不均衡。會議對下半年經濟工作作了部署。會議對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提出要求,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關鍵在於落實會議精神。
中國網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楊志勇文章表示,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12.7%。鑒於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經濟下滑較多,12.7%的增速還只是恢復性增長。上半年的增長是持續的,這是好事。2021年GDP增長目標設定為6%以上,只要沒有超大的衝擊,年度增長目標應該可以實現。考慮到2021年經濟恢復增長後基數抬高,2022年經濟增長如何繼續保持合適的速度將面臨挑戰。
文章分析,適當的宏觀政策促進經濟工作目標的實現。會議要求做好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統籌做好今明兩年宏觀政策銜接,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這是對宏觀經濟政策的總體要求。合理的跨周期調節體現宏觀調控的科學性和藝術性。宏觀經濟政策最主要的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下半年仍然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體現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不是在重複過去的故事。
積極的財政政策有新內涵,重點是提升政策效能。這一輪的積極財政政策自2008年以來已經實施了13年。政策效能的提升與具體政策措施的選擇、執行密切相關。會議要求兜牢基層“三保”底線。財政運行正常是積極財政政策效能提升的必要條件。少數基層政府在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上可能面臨較大的財政壓力。出現這種壓力的基層往往財力較為薄弱,上級財政必須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即使這樣的基層政府是少數,也不能輕視。基層穩定關乎大局。
財政政策不只是關注年度經濟增長目標。現代宏觀經濟調控還要注意跨周期調節。會議要求合理把握預算內投資和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進度,推動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實物工作量。這在一定意義上可以理解為在保證年度預算執行的同時,更加重視跨周期調節。科學的跨周期調節可以防止經濟的大起大落,促進經濟穩定增長。
會議對穩健的貨幣政策的實施作了要求。積極財政政策的實施需要有合理的流動性,市場活力的恢復也需要合理的流動性。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助力中小企業和困難行業持續恢復,這是對貨幣政策目標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小企業和困難行業持續恢復不僅對經濟恢復增長有意義,而且對充分就業目標的實現更有特殊意義。流動性的合理充裕,不是讓貨幣如水,更不是大水漫灌。“合理充裕”就是對幣值穩定提出了要求。
文章指出,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宏觀政策不能只考慮國內因素。一些國家採取的大水漫灌政策導致資產價格快速上漲,導致大宗商品價格面臨較大的上漲壓力,通貨膨脹的國際傳遞問題越發突出。在這種條件下,大國宏觀政策更應該有自主性。此次會議強調增強宏觀政策自主性就有著特殊意義。會議要求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有利於減少國際經濟活動中的不確定性。大宗商品國際市場價格不是一個國家所能主導的,但大宗商品價格穩定對於P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進而對CPI(消費者物價指數)都會產生影響。夯實經濟增長的基礎,需要在大宗商品價格調控上採取有效措施,因此會議要求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
文章強調,下半年宏觀經濟走勢總體向好,但絕不能掉以輕心。國際經濟形勢錯綜複雜,疫情防控中的不確定性因素不能小覷。7月份以來,一些地方的疫情反覆,令國內疫情防控面臨較大壓力,同時讓經濟增長承壓。這也進一步凸顯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的重要性。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做好經濟工作尤其重要。經濟工作要爭取時間,在疫情相對平穩時盡可能爭取機會。
經濟工作是系統工程。擁有超大國內市場是中國的優勢,市場潛力仍需要繼續挖掘,經濟循環需要高效的流通渠道,這是市場建設的基礎設施。經濟工作要加快解決“卡脖子”難題,這並不容易做到,但必須按照正確的方向推進。科技自主自強比任何時候都重要。科技創新不僅僅是應用研究,基礎研究的重要性再怎麼強調也不過分。基礎研究體現科技創新的後勁。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必須進一步提高改革開放的水平,釋放出更多的市場活力,同時防範經濟領域可能存在的各種風險,協調好經濟增長與民生改善的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