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創新“引、用、聚、留”,助力人才強國
http://www.crntt.hk   2022-11-04 20:34:34
  日前在2022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上,結構生物學家顔寧宣布,即將辭去普林斯頓大學教職,出任深圳醫學科學院創始院長。

  30歲成為清華大學最年輕博導,37歲率領團隊攻克困擾結構生物學界半世紀的難題,從清華大學到普林斯頓大學再到深圳醫學科學院,顔寧的每次選擇都備受關注。選擇回國、選擇深圳,此次顔寧的“歸去來兮”令人振奮。近年來,不少中外科學家加入中國高校或科研機構,這些高層次人才選擇中國,有力證明了中國科研實力的提升、科研環境的優化,以及國際吸引力和影響力的顯著增強。

  顔寧歸國,除了讓我們振奮,還帶來更多思考。公開資料顯示,深圳醫學科學院“不定編制、不定級別,實行社會化用人制度”,院長“面向全球招聘,由理事會聘任,實行任期制”。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打破條條框框、探索市場化運行機制的新型科研機構。深圳市持續推進新型科研機構建設,已逐漸成為全國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試驗田,個中經驗值得我們學習。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江蘇科教資源豐富,區域創新能力位居全國前列。近年來,姑蘇實驗室、紫金山實驗室、太湖實驗室拔地而起,各類新型研發機構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科技創新活力不斷提升。但要在“高原”上竪起更多“高峰”,離不開一個關鍵詞——人才。突破“卡脖子”技術,構建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必須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創新人才“引、用、聚、留”,創造性落實“揭榜掛帥”,對高精尖缺人才多一些“私人定制”“量身定做”,少一些“一鍋煮”“清一色”,建立一流人才服務保障體系,讓高層次人才競相奔騰、大顯身手。

  人才引得來,還要留得住。正如顔寧所說,“我又一次強烈感受到那種向著夢想努力的興奮和快樂”。對科學家特別是頂尖科學家來說,薪酬待遇也許不是最重要的,營造一個寬鬆自由、大膽探索、一切皆有可能的科研氛圍,充分激發科學家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他們有實現夢想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可能更加重要。因此,要有長遠眼光和開闊胸懷,建立以信任為基礎的人才使用機制,允許失敗、寬容失敗,鼓勵科技領軍人才掛帥出征。要為各類人才搭建幹事創業的平台,構建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收益分配機制,讓事業激勵人才,讓人才成就事業。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撑。用更大力度的體制機制創新、更大誠意的資源服務保障,吸引更多像顔寧一樣的頂尖科學家回國,理應成為今後努力的方向和可預見的常態。期待更多“顔寧歸來”的美好故事,匯聚起人才強國、科技強國的澎湃力量。(來源:新華日報 作者:陳立民)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