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歡迎顔寧回國,并祝她成功
http://www.crntt.hk   2022-11-04 20:23:59
  科學家顔寧宣布離美回國,引發持續關注和討論。她在11月1日宣布即將辭去普林斯頓大學教職,到深圳創立醫學科學院。顔寧把回國稱作她的“第三個夢想”——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在十年、二十年之後,在世界生物醫藥的版圖上,深圳將會占有重要一席之地。她還希望“打造一方平台,去支持更多優秀的學者”,并“做出真正原創性突破”。

  這是顔寧的“二次回國”。對於國內公衆來說,顔寧的名氣早已從科學家群體中“破圈”,而被輿論所熟知。被稱為“學術女神”的顔寧,是一個“不走尋常路”的人。她在2007年成為清華“最年輕的博導”,10年後的2017年接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邀請,受聘該校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的職位,此後還當選美國雙院院士……一系列不平凡的經歷,讓顔寧多次成為輿論熱點。

  對一名科學家來說,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科研環境,去實現專業領域的創新和突破,是人之常情,也合乎常理。我們相信,顔寧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做出各種選擇,同樣有著自己充分的理由,應當予以尊重。而且中國的人才政策一貫是“來去自由”,有人拿出顔寧5年前出國任教一事做文章,但這恰恰說明了大國的開放和包容。

  中國一直堅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環境,不斷加大人才對外開放力度。近年來,海外越來越多的華人科學家選擇歸國。2021年,超過1400名華人科學家放棄了在美國學術單位或企業的工作,回到中國,比前一年增加了22%。從英國、日本等地來到中國的頂尖學者同樣有不少。而人才之所以“回流”,更多是被中國鼓勵創新的整體環境所吸引。土壤更肥沃,陽光更充足,整片森林所展現出的生命力自然更加蓬勃,這個道理并不難理解。

  與此同時,美國創新領域的研究環境正不斷惡化,也是一個客觀事實。據《華爾街日報》日前報道,越來越多的華裔科學家和工程師放棄了美國頂級大學的終身教職,前往中國或其他地方,而“日益敵對的政治和種族環境”是造成這一趨勢的原因之一。華盛頓推動對華“脫鈎”的錯誤決策迫使自己陷入了某種惡性循環,其政策的巨大不確定性,以及對華裔學者惡意審查打壓帶來的“寒蟬效應”,正在讓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感到不安。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