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中國”並沒有成為選舉過程中被高度關注的議題。當然,美國大選歷史證明,國內問題永遠是選民最關心的議題,其重要性一般來說遠超外交問題。但這次大選的情況是,即使在外交議題中,“中國”也沒有成為熱點,俄烏衝突和以巴衝突的熱度明顯高出很多。既然美國政府已把中國作為最主要的對手和挑戰者,美國戰略精英和政客不斷把美國國內問題,如芬太尼、貿易赤字、製造業空心化等,怪罪於中國,美國民眾對華觀感也日趨負面,為什麼中國不是這次大選外交議題中熱度最高的問題呢?由於“中國”在此次大選中的能見度遠低於預期,雖然兩黨內部(特別是共和黨內部)有關於對華戰略與政策的辯論,但辯論本身並未在全國範圍內產生影響。
結合共和黨黨綱、特朗普在競選中的涉華言論、兩黨關於對華戰略的共識,以及上述兩個判斷,特朗普2.0時期的對華戰略目標將是其第一任期、拜登政府對華戰略目標的延續,即全方位遏壓中國的發展,防止中國具有全面挑戰美國全球霸權的實力。在此目標引導下,特朗普2.0與前兩屆政府一樣,也將力求避免與中國發生直接軍事衝突。與特朗普第一任期、拜登政府相比,特朗普2.0時期的對華政策風格、具體手段和議題重要性排序將發生變化。例如,第一任期時,特朗普在上任前準備倉促,上任後受到建制派的約束,在很多問題上無法作為;進入2.0時期後,其推出政策的速度和政策本身的幅度可能遠超外界預期。在具體手段上,拜登政府強調聯合盟友與夥伴,通過塑造外部環境來影響中國的政策;特朗普的風格是通過“敲詐”、施壓盟伴來達到美國利益最大化。議題重要性排序上,拜登政府高度重視科技領域的對華競爭,而特朗普2.0時期會與其第一任期一樣,將與中國的貿易關係視為最重要的議題。
二、特朗普2.0時期台海政策的“確定”部分
預判特朗普2.0台海政策走向應在美國對華戰略大框架下進行。雖然特朗普本人對戰略沒有興趣,但美國台海政策的發展始終是置於其對華戰略框架內的。可以確定的是,特朗普2.0時期的對華戰略框架下美國將繼續“以台制華”。因為美國與中國進行戰略競爭的領域將繼續表現在地緣戰略影響力、關鍵科技和意識形態(治理模式)三個方面,其“以台制華”政策也將主要表現在這三方面。
在地緣戰略影響力上,特朗普政府為了確保美國在亞太地區,特別是西太平洋地區的軍事霸權地位,將進一步賦能台灣,以強化針對中國大陸的軍事威懾。具體做法如下:一是加強與台灣的軍事安全關係,即通過對台軍售、軍援和軍訓,提升針對中國大陸的軍事威懾能力。參議員盧比奧曾多次提出強化在台海威懾能力的議案。①從台灣方面來看,賴清德當局已經明顯感受到了壓力,據《金融時報》報導,台灣當局已準備大量採購美國軍火,以此向特朗普示好。②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對台軍售可能會包括進攻型武器;美國對台軍援可能因特朗普反對而停止;美國對台軍訓的規模可能更大,能見度可能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