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鍾飛騰(中評社圖片) |
中評社北京9月4日電(記者 海涵)日本首相安倍晉三8月28日宣布辭職,引起國際社會嘩然。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大國關係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鍾飛騰日前就此事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時指出,安倍去職最直接的原因是身體不適,但其具體的時機選擇則有多方面的考慮。
鍾飛騰說,安倍給日本留下的最大的政治遺產是首相官邸的集權,第二項政治遺產是安倍個人的政治才能,第三項政治遺產則是安倍致力於推動日本走向“國家正常化”。雖然還不能對安倍任期蓋棺定論,但作為日本歷史上任期最長的首相,安倍似乎沒有取得與任期同樣長的政治家的業績,比如19世紀末的伊藤博文、20世紀初的桂太郎、二戰後的吉田茂等時期。
談及安倍時期的中日關係,鍾飛騰指出,在安倍時期,中日關係雖有較大的發展,但總體上還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中日仍在磨合期中爬坡。面對中國的快速崛起,安倍政府似乎要跳出東亞,強化與美歐的關係,構造印太區域。雖然不能說安倍任期內日本試圖再次“脫亞入歐”,但中日關係的確需要新的戰略定位。
他表示,安倍外交致力於推進更加有利於日本變成“正常國家”的環境,也試圖擴大和提升日本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安倍提出了很多新的觀點和概念,也贏得了一些西方國家的欽佩。在東亞地區,日本外交也很活躍,特別是構建地區貿易協定,在東海問題上雖與中國達成重要共識,但不斷地介入南海問題,在朝核問題上也積極發聲。總的來說,安倍外交更強調加強美日同盟,在G7國家之間協調、共同應對全球挑戰,日本並未將全方位合作的重心放在東亞。
鍾飛騰,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大國關係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外交、國際政治經濟學、對外直接投資、東亞與美國、一帶一路等。主要學術著作有:《發展型安全:中國崛起與秩序重構》、《管控投資自由化:美國應對日本直接投資的挑戰(1985-1993年)》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