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http://www.crntt.hk   2020-06-19 08:18:46
  中評社北京6月19日電/早在1995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就詳細闡述了數字經濟可能的發展趨勢,提出在互聯網技術革命的推動下,人類發展將由原子加工過程轉變為數字信息加工處理過程。進入21世紀,由於新一代數字信息技術在經濟社會中快速擴散和應用,數字經濟逐漸形成並發展壯大。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雲計算、物聯網(簡稱“大智移雲網”)為代表的新一代數字信息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並催生基於數據獲取、存儲及處理的一系列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與此同時,繼土地、資本、技術等要素之後,數據成為新的關鍵生產要素。可以說,數字經濟已經成為當今世界非常重要的經濟形態。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曉東文章表示,當前,數字技術與經濟社會各個領域深度融合,數字經濟因其具有培育經濟新形態、構築競爭新優勢的重要作用,受到世界各國的青睞。“十三五”以來,中國在數字技術領域從“跟跑”發展到“並跑”,在一些領域甚至實現了“領跑”,數字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企業廣泛受益,人民普遍受惠。以“大智移雲網”為代表的數字信息技術在中國各行各業實現了創新應用,不僅大幅提高了行業效率效益,還重塑了生產方式、服務模式與組織形態,創造出巨大的經濟社會價值。

  與此同時,與數字信息技術相關的產業的比重也顯著提高,數字化正在成為中國產業結構的一個顯著特征。具體來看,數字信息技術產業正在成為中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消費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激發了數字消費的巨大潛力,產業互聯網構建了互聯互通的平台並助力傳統產業數字化升級改造。數字經濟的發展不僅為經濟增長提供了新的動力,而且為產業數字化升級改造提供了強大動能。

  文章認為,需要看到,數字經濟是在數字技術領域的產業革命與制度創新基礎上逐步發展的,是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的綜合體現,其在支撐基礎、技術特征、組織結構與產業組織等方面都展現出獨特優勢。特別是在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的背景下,數字經濟展現出強大的抗衝擊能力和發展韌性,並在維持消費、保障就業、穩定市場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比如,“大智移雲網”能有效推動科技抗疫,為企業順利復工復產保駕護航;線上消費服務呈現大幅增長態勢,有效對衝了疫情對實體經濟活動的影響。

  文章指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的要求,我們還面臨更好建設數字中國的目標任務。對此,需充分發揮數字經濟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與集成作用,進一步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進而提升實體經濟的發展韌性與創新能力。

  一是加快推進體制機制改革。重點是盡快消除妨礙要素自由組合的堵點,加快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制度創新與供給,加快數字經濟與傳統產業融合發展,實現產業數字化升級改造。要持續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要積極引導企業逆勢求變、迎難圖新,加快數字化轉型,鼓勵企業解決“不敢轉”“不會轉”“不能轉”等一系列制約更好發展的現實問題;要大力推進區域數字化、行業數字化和企業數字化等方面的促進中心建設,引導建設數字化轉型開源社區,加強平台、算法、服務商、專家、人才、金融等有利於數字化轉型的公共服務的建設,降低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的轉型門檻和成本。

   二是搭建網絡化協同平台。大力支持核心企業尤其是具有產業鏈帶動能力的龍頭企業搭建網絡化協同平台,鼓勵其帶動上下游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促進產業鏈向更高層級升級,推動傳統產業服務化;積極培育數字經濟的領軍企業,打造數字虛擬產業園和數字虛擬產業集群,突破傳統物理邊界限制,充分發揮企業間的協同倍增效應;培育數字經濟新業態,大力支持建設數字供應鏈,推動企業間訂單、產能、渠道等實現資源共享與有效協同。

  三是引進和培養數字經濟領域的高端人才。積極穩妥打造與數字經濟產業鏈相匹配的人才鏈,堅持大力引進與自主培養相結合,堅持使用國際國內兩種人才相結合。要聚焦數字經濟需要的人才定位,加快構建完善層次分明的人才引進政策體系;充分調動創新主體的積極性,加快建設數字經濟領域的研究機構,為全球頂尖人才的集聚搭建平台。要切實解決人才所關注的生活安居、子女入托入學、老人贍養醫療以及個稅繳納與返還等切身利益相關問題,同時要進一步完善留學生政策,多措並舉吸引國外高層次青年儲備人才。

  四是穩步推廣普惠性“上雲、用數、賦智”服務。加快建立包括政府、平台企業、行業龍頭企業、行業協會、服務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在內的聯合推進機制,積極鼓勵與推動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並在更大的範圍內、更深的程度上推廣普惠性“上雲、用數、賦智”服務,努力消除數據孤島,實現數據資源的互通共享;通過數字技術創新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更好實現數字產業化的經濟與社會效益;提升對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服務供給能力,激發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內生動力,釋放數字對實體經濟發展的倍增作用,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