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30日電/據證券時報報道,在我國,以城商行、農商行、村鎮銀行為代表的4000餘家中小銀行,是服務中小微企業和“三農”的中堅力量。不過,今年以來,中小銀行在盈利增長和資本充足率方面承壓,資本補充的迫切性增強。
5月27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發布消息稱,將於近期推出11條金融改革措施,其中“出台《中小銀行深化改革和補充資本工作方案》”就列在改革措施的第二條,該條例明確提出,要進一步推動中小銀行深化改革,加快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多渠道籌措資金,把補資本與優化公司治理有機結合起來。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深化中小銀行改革,有助於化解中小銀行潛在風險,推動中小銀行提高公司自理能力、業務開展能力等,從而提高中小銀行為實體經濟服務的能力。另外通過引導中小銀行回歸主業等,也有利於中小銀行服務實體企業。而通過補充資金提高中小銀行實力,有利於緩解資本約束,提高中小銀行發放貸款的能力。
據銀保監會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為14.53%,較上季末下降0.12個百分點。其中,城商行和農商行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65%和12.81%,較上年末分別下降0.05個和0.32個百分點,明顯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對於當前中小銀行補充資本的必要性,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方面是滿足監管指標的要求。銀保監會對於銀行有著核心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補充資本充足率等一些核心的相關指標要求;另一方面是為了業務的發展。
銀行補充資本除了要用好用足現有的市場化渠道外,李奇霖認為,在渠道上也可以著眼於改進現有的融資方式,提高中小企業在目前融資渠道下的可行性,如通過建立更為完善的銀行永續債、二級資本債交易市場,創新建立永續債的擔保機制等,降低交易門檻等,引入更多的投資者參與永續債和資本債的交易,提高市場流動性,這有助於降低銀行通過發債補充資本的難度。另外,也可以降低銀行的發債門檻,支持銀行發行永續債等融資,可以加大政策幫扶力度,加快推動符合條件的中小銀行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