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8日電/相比於大企業,小微企業抗風險能力差,資金鏈更加脆弱,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小微企業業績下降更加明顯。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經濟學院教授孫文凱文章分析,2020年2月“經濟日報-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小微企業運行指數”為31.9,相較上月大幅下降14.2個點。六個地區、七個行業均呈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八個分項指數中市場、採購、績效、擴張、信心、風險和融資七項指數均有下降,只有成本指數由於企業經營活動大幅萎縮而使得運輸、經營相關成本下降,相應指數值大幅上升。
從地區看,東北、西北、華北、華東、西南、中南地區受衝擊程度逐次加深,指數均下降10個點以上。中南地區作為疫情重災區,指數下降達17個點,疫情並不太嚴重的西南地區,同樣由於市場、採購指數下降而帶動總指數下降15.2個點,這反映了地區間緊密的經濟關聯。從行業看,農林牧漁業、製造業、批發零售業、服務業、建築業、交通運輸業和住宿餐飲業受衝擊程度逐次加深。為防控疫情,各地相繼管控人流聚集的餐飲業,並對交通進行限制。因此,住宿餐飲業受到衝擊最大,交通運輸業次之。交通運輸業作為最主要的生產性服務業,該行業受制影響了其他行業發展。
在防控疫情的同時,各地政府出台了多項政策支持企業克服當前困難,特別是針對比較脆弱的中小微企業出台了稅收減免、增加信貸、緩繳社保費甚至直接補貼房租的措施。各地也正在有序放開管制,組織企業復工。從目前看,新冠肺炎新增確診人數持續下降,但經濟徹底復甦可能還需要更多時間,目前發電量、旅客量、港口吞吐量等關鍵宏觀指標都低於正常值較多,需要在謹慎防控疫情的同時逐步恢復。
文章指出,為了更好地在防控疫情的同時穩定經濟,當前和今後還面臨一些重要任務。一是繼續加大對小微企業的直接支持,包括稅費減免、直接補貼、貸款貼息等。中央政府可以按照地方企業數量和雇員數量、結合受疫情影響程度給予地方政府專項轉移支付,促進地方盡快執行補貼政策,同時,建議各類補貼應與持續經營和維持就業掛鈎。
二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快放寬各種限制。經濟日報—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小微企業運行指數課題組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對小微企業影響的專項調查顯示,交通限制具有全國普遍性。交通限制是影響小微企業未來經營的最大負面因素,可以考慮結合當地疫情狀況,適當放寬交通限制以及開工限制。
三是在政策執行的同時,要特別關注政策落實效果。結合大樣本調查,我們發現很多企業並未真正享受到相關優惠政策,甚至不了解優惠政策。就信貸政策而言,即使有寬鬆信貸政策,但抵押物不足也會制約實際政策效果。在此特殊時期,可以考慮適當放鬆信貸條件。
四是抓住機遇推進長效改革。在防控疾病、衛生應急和居民健康生活習慣培養等方面,應該在制度建設上有所作為;在社會治理上,信息公開化要及時準確,並強化問責機制;在企業經營保障上,需要建立更有效的融資體制,包括企業債市場、應急融資機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