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7日電/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經過全黨全軍全國人民艱苦努力、共同奮鬥,目前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勢正在拓展,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恢復。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分區分級精准復工複產,扎實做好一系列管理服務工作。
一方面,當前疫情出現積極變化,但湖北省尤其是武漢市疫情形勢依然複雜嚴峻,其他有關地區疫情反彈風險不可忽視,防控正處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容不得絲毫鬆懈。例如,緊缺物資的調配保障依然面臨壓力;患者救治工作仍需全力以赴;組織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查明傳染源和傳播途徑,加大藥品和疫苗研發,研判疫情走勢等時不我待;壓實轄區、行業部門、單位、個人“四方”責任,仍有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要做;管理組織要更嚴密、決策執行要更精准、協作服務要更高效;等等。
另一方面,要變壓力為動力、善於化危為機,推動有序復工複產。要密切監測經濟運行狀況,聚焦疫情對經濟運行帶來的衝擊和影響,圍繞做好“六穩”工作,積極擴大有效需求,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把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努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針對當下的復工複產需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管理服務。
一是系統設計復工複產的優惠扶持政策。採取兜底性、保基本的普惠性舉措,實施階段性、有針對性的減稅降費政策,增強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的信心和能力。比如,針對部分企業缺工的問題,可採取“人力資源市場配置+政府精准服務”的辦法,有關部門在交通運輸和防疫服務等方面給予全程協助。又如,針對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加大金融服務和支持力度,探索運用“政府扶持+商業風險保險”的方式,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再如,針對企業原材料短缺的問題,打通物流堵點,放開貨運物流限制,減少企業因原材料和物資供應不足導致的“停擺”。應當看到,我們需要的是產業鏈各環節協同復工複產,而不僅僅是少數企業復工複產,復工複產的“政策組合拳”不可或缺。
二是以國家級開發區、經開區、自貿試驗區等平台為抓手,促進發展方式轉變。採取一系列鼓勵科技創新和新技術應用的舉措,在復工複產中促進高質量園區建設。以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為龍頭,增強發展後勁。圍繞重大項目發布、重大平台建設,優化人才配置、資金配套、技術支撐,讓重點項目、重點企業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引擎。同時,不斷優化招商引資思路,促進“騰籠引鳳”,注重引導轉型升級式、內涵發展式復工複產。
三是為有序復工複產提供優質高效政務服務。圍繞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打造全天候、立體化、無縫隙、零時差、有溫度的政務服務系統。在服務內容上,構建有助於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走上正軌的立體體系;在服務機制上,全面提升政務服務規範化、便利化水平,為企業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優化營商環境,為抗擊疫情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這次疫情既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既考驗各級政府應急處置能力,又考驗其常態治理能力。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精准施策、高效執行,就能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高小平(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研究員、蘇州大學講座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