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6日電/近日舉行的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第14次會議強調,要充分認識金融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性,拓寬優質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切實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面臨的實際問題。2020年開年以來,國務院金融委首次會議就聚焦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意義非同尋常。
中小企業在我國企業里占比超九成,中小企業穩健運行對支撐就業、穩定增長、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進一步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既有利於做好“六穩”工作,又有利於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由於抵押物受限、金融中介獲取有效信息不足,以及中小企業自身發展風險等原因,非金融類中小企業想要獲得理想額度的間接融資並不容易,要快速登陸資本市場上市更是難上加難,由此也產生了幾方面的認識誤區。
在融資端,達不到上市標準的中小企業,將獲得直接融資簡單等同於發行新股上市,以為上不了市、貸不了款就是融資無門;在投資端,有人將發展場外市場等同於發展“黑市”,不願意投資場外市場,導致很多區域股權市場流動性很差,滬深交易所幾乎從不差錢;在部分市場主體眼中,一提到拓寬直接融資渠道,就想到熱鬧非凡的證券交易所市場、新股發行、再融資制度等,以為“這個板、那個板”一出,中小企業直接融資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上述觀點都是對直接融資的誤解。在成熟資本市場,除了證券交易所之外的場外市場,既不是“黑市”,也不是缺乏管理的“法外之地”,而是為中小企業提供直接融資服務的主陣地,拓寬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理應首先聚焦場外市場。
場外市場是相對於證券交易所而言的分散、無形的市場,其特點是以議價方式成交,交易證券的種類繁多,交易的“門檻”較低。對於中小企業而言,與其緊盯大型證券交易所市場和已經上市的“優等生”,不如踏踏實實回歸場外市場,拓寬自身直接融資渠道。
首先,場內市場往往是集中競價市場,對於中小企業來說,變幻莫測的二級市場、高昂的中介機構服務費並不利於獲得相對便宜的股權融資。場外市場一般是議價市場,早已習慣於“菜市場”討價還價環境的中小企業,面對這樣的議價市場往往更容易獲得較大的融資議價權利。
其次,包括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交易櫃台市場在內的場外市場,一般屬於私募市場,場外交易可以是協議轉讓,可以是櫃台化交易,也可以是電腦網絡化交易,整個交易流程和體制機制相當自由和靈活,相比於大型證券交易所而言,場外市場省去了很多信息披露流程,更符合中小企業融資的流動性需求,保護了企業私密性。
再次,我國存在大量股權不能自由轉讓的企業,場外市場的順利發展,有利於為這些企業推動股權轉讓帶來新機遇,也有利於大量中小企業債券自由交易。
大力發展以區域股權市場為代表的場外市場,拓寬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既不能有狹隘的地域和地方保護界限,又不能過分輕視場外市場的發展前景,要拿出發展證券交易市場的熱情,從法制法規、監管辦法、信息披露、交易機制等多方面入手,加快完善適合我國中小企業發展實際的場外市場。
一方面,針對處在不同發展階段的中小企業,除了積極鼓勵地方政府給予支持,幫助其在中小板及科創板上市之外,還應引導更多市場化資金進入場外市場,增加中小企業交易的流動性。另一方面,要豐富場外市場的形式,除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交易櫃台市場之外,可學習國外先進經驗,探索建立電子交易市場、新型做市商市場、“粉單”市場等,為那些沒有實現連續盈利、營收額不高甚至持續虧損卻有發展前途的中小企業提供直接融資服務。此外,還應做好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協同和聯動發展,支持中小企業債券發行、擴大定向可轉債適用試點以及創新創業債試點,多角度、多層次地拓寬中小企業多元化融資渠道。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周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