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27日電/近日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 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針對資本市場支持民營經濟提出了完善民營企業直接融資支持制度、完善股票發行和再融資制度、支持服務民營企業的區域性股權市場建設等多項舉措。在去年11月份民營企業座談會召開一周年之際,中央再次強調通過資本市場支持民營經濟,其重要意義不言自明。
經濟日報發表記者周琳評論文章表示,截至目前,滬深兩市共有3753家上市公司,其中2368家為民營企業,占比逾63%,創業板中近九成為民營企業,科創板中逾七成為民營企業。儘管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在鼓勵民企發債、成立民企紓困基金、再融資審批等方面,已經給民營企業很多政策支持,但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三期叠加”影響持續深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民營企業的發展信心和發展動力仍受到不同程度影響。
當前,支持民企直接融資的短期紓困手段較多,以法治建設為代表的長效體制機制供給仍需繼續增加;對投資者的教育已較為普遍,但在民營企業發行債券、上市融資、併購重組的融資者教育以及承擔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義務等方面有待進一步加強;強調直接融資便利和優勢的觀點很多,但對直接融資的風險防控機制尤其是場外市場風險防控亟待完善。
文章指出,構建支持民企直接融資長效機制,首先要牽住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這個“牛鼻子”。一方面,鼓勵中小企業苦練內功,通過上市融資、發行債券、引入私募基金等方式,積極拓寬自身融資渠道、豐富融資手段;另一方面,對金融業自身來說,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發展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放在突出位置,盡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多層次資本市場。應結合金融業發展的規律,堅決貫徹落實好新發展理念,穩步推進創業板和新三板改革,繼續完善科創板建設,優化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做好上市孵化和培訓指導,鼓勵更多中小企業通過直接融資手段和資本市場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構建支持民企直接融資長效機制,應從法治建設著眼,健全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法治環境。民營企業要長遠發展,只靠短期行政紓困遠遠不夠,需要在新股發行制度、發行債券制度、再融資制度、減持制度、併購重組制度等各方面完善制度保障,破解信用體系不完善、民企抵押物少、信息不對稱、激勵機制不完善等問題,讓民營企業家心甘情願地選擇直接融資通道,專心致志謀求主營業務發展,信心滿滿投入更多資源到資本市場中來。
構建支持民企直接融資長效機制,不能忽視風險防控,應做好民營企業的融資者教育。在強調直接融資諸多優勢之餘,各方還應加快建立和完善針對民營企業及各類市場主體的融資者教育機制,讓中介機構、金融機構、監管部門對擬融資企業應該履行的融資責任、信息披露義務、法律准繩等了如指掌,避免讓部分民企產生直接融資零風險、無責任的誤區,避免因少數企業過度融資、過分融資引發更大的市場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