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2日電/據法制日報報道,看著10個集裝箱的魚翅,法醫張素華忍不住皺起了眉頭,畢竟要從這麼多的魚翅裡尋找“瀕危野生鯊魚”的魚翅猶如大海撈針。
今年1月,海警部門委托司法鑒定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司鑒院)為不久前剛剛查獲的一批走私魚翅做種屬鑒定,以確定這批魚翅中是否含有瀕危野生鯊魚的魚翅,以便更好地打擊犯罪。
記者了解到,司鑒院法醫物證學研究室在5年前就已經布局非人源DNA鑒定,先後完成了相關項目的科學研究、技術攻關、設備配置,直至建立了非人源DNA鑒定實驗室。從2020年開始,首次把“非人源DNA鑒定”列為法醫物證鑒定的常規業務範圍。
“非人源DNA鑒定包括對來自動物、植物、微生物等人類以外的樣本進行同一性鑒識、種屬鑒定以及親緣關係鑒定等,有點類似於給動植物做‘親子鑒定’。”張素華是業內青年拔尖人才,她所在的團隊也是科技創新領軍團隊,研究實力雄厚,技術攻關能力出眾。根據研究團隊的安排,由她主要負責非人源DNA鑒定的技術攻關和具體鑒定業務。通過幾年的摸索,她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
然而,等張素華和同事們趕到存放扣押走私魚翅的現場時看到,裝滿魚翅的蛇皮袋一個個分散堆在10個大集裝箱裡,由於長時間的海航運輸,絕大部分魚翅都已變質,一些腐敗嚴重的甚至還有蛆蟲在爬行,每個集裝箱裡都散發著濃烈的惡臭,即使戴著口罩,穿著防護衣,大家也還是被熏得不輕,身上的味道幾天都散發不出去。
魚翅是一種名貴食材,自古以來深受人們追捧,然而製作魚翅需要從活生生的鯊魚身上割下魚鰭,失去魚鰭的鯊魚幾乎等於被判了死刑。看著眼前這10個集裝箱的魚翅,一向熱愛自然與動物的張素華暗下決心,一定要查清這些魚翅的“身世”來源,依法打擊那些犯罪分子。
“如此大數量的魚翅,要進行完全鑒定是不可能的,我們團隊商議以後決定進行抽樣鑒定。”張素華說,在海警警員的幫助下,她和同事們一起將魚翅從集裝箱內搬出,光這個流程就持續了將近兩個小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