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有一種說法,“考不上印度理工學院的才去考麻省理工學院”。在最近一次印度大學排名中,該學院各地分校占據前5名中的4位。考生一旦被該校最熱門的專業計算機科學和電子工程錄取,那麼從入學開始就被世界大IT公司盯上,畢業後的工資是普通院校畢業生的20倍多。不過,印度理工學院的招生比例只有2%。
在印度學生眼中,考上印度理工學院是一種近乎神話般的追求,為此而戰的學生大多都被描繪成一天只睡兩三個小時、咖啡喝到流鼻血的怪獸。在孟買大學就讀商科的阿布爾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我有高中同學因為備考這個學校而把眼睛累瞎了。”
那麼,是什麼人才能考上?印度理工學院新德里分校經濟學副教授賈延·托馬斯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該校學生以中產及偏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居多。過於貧寒的家庭很少,因為他們很難支付得起補習班費用。目前印度理工學院複試補習班的市場基本價格已近3萬元人民幣。而來自富裕階層家庭的學生也很少,因為他們很少有能如此吃苦的。
正在印度尼赫魯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逸然證實了上述說法。她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她的同學普遍是中產階層或者高種姓,因為尼赫魯大學以社會科學聞名,這類專業是有錢人才會選擇的,希望“翻身”的印度人更多地會選擇理工科。
在阿布爾看來,通過考試改變人生軌跡的印度人鳳毛麟角。據統計,印度每年約有1700萬人進入就業市場,但新增就業崗位只有550萬個。阿布爾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印度政府提供的工作崗位很少,公務員考試或許比印度理工學院的招生考試還難。”去年,媒體爆出印度某邦招聘機關雜務人員30名,主要工作就是沏茶倒水,但網上報名人數過萬,其中不乏碩士甚至博士學位畢業生。
除了政府機關,印度多數大型企事業單位也仍保有計劃經濟大鍋飯的遺風,老員工占據多數重要崗位並因為各種原因很難被清退,至今不少單位奉行“一人在崗、全家福利”的老政策,即所在單位人員的醫療、保險、養老均涵蓋該人員家屬及子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