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也在思考,如果在內地執業,需要懂得中國法律的律師。中國每年有那麼多法學生畢業,沒必要再去香港花那麼多精力培養內地律師。現在思路這點就比較明確,也許我們不需要重點推出雙學位,但還得增強中國法的教學的程度和深度,比方說多設一些必修課程,由現在的一門必修課增加到兩門、三門,這個比較好實現。
最後的一個問題是“兩地”實踐差異問題。以往把香港法學生推到內地以學生交流形式比較多,但傳統而言,去英美澳的比較多。大學傾向要求學生有國際體驗,即外國走一圈,也必須有一個內地的體驗。現在做的比較多的是和內地大學合作夏季或冬季假期的課程,之前和華政、復旦做的一些培訓比較有吸引力的。
傅華伶指出,香港三家法學院每年大概有五、六百個學生來港念書,本碩博皆有。這幾百人多數回到內地,現在越來越多在珠三角或大灣區,因此對普通法的教學也有一些影響。至於教師合作方面,下一步也要慢慢展開。之前開展過一次四地模擬法庭活動,選了一個香港殺人案,請四地律師來做一個辯護,再由法官判刑。其間發現四地律師對刑法理解的差別非常之大,同一個案件,得出來的結論差距相當之大的。這幾年由於疫情原因,交流減少,對話不夠,所以解決很多問題的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多溝通、多交流、多諒解、多對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