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支持符合條件的在魯台資企業在大陸上市融資。加強對擬上市台資企業的支持力度,並按照政策給予財政補貼。(省金融辦、省財政廳、山東證監局、各市政府負責)
23.鼓勵支持台灣地區投資者在山東合資(合作)設立醫療機構、養老機構,享受所在地公立醫療機構、養老機構同等政策待遇。(省衛生計生委、省民政廳負責)
二、促進魯台文教交流方面
24.推動魯台加強孔子文化、齊文化、泰山文化、海洋文化、黃河文化、媽祖文化等領域研究和成果應用,鼓勵台灣同胞和台灣高校、民間社團參與山東有關文化工程項目、文化活動和學術研究。(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負責)
25.支持台資企業依托齊魯文化資源,加快在文化產業領域投資和承接文化產業項目。台灣同胞在山東創辦各類文化企業,享受和山東文化企業同等文化產業政策。(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商務廳負責)
26.台灣文藝工作者可以進入山東的文藝院團、研究機構任職或研學。鼓勵台胞參與山東省相關文學藝術評獎活動。鼓勵台灣文化藝術界團體和人士參與山東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開展文化產品進出口業務。(省委宣傳部、省商務廳、省文化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負責)
27.鼓勵台灣同胞參與中華經典誦讀、文化遺產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等工程,共同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支持在山東的台灣文化藝術界團體和人士參與大陸在海外舉辦的感知中國、中國文化年(節)、歡樂春節、齊魯文化絲路行等品牌活動,參加“中華文化走出去”計劃。(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文物局負責)
28.鼓勵台灣地區知名高校、研究機構中儒學研究高端人才到山東開展儒學研究和傳播工作,符合條件的納入我省人才引進、獎勵、培養的支持範圍,給予相應支持政策和待遇。(省委組織部、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文化廳、濟寧市政府負責)
29.為台灣圖書進口業務建立綠色通道,簡化台灣圖書合同登記備案流程。對山東省出版物進口經營單位的圖書進口備案申請,同時段優先審核從台灣地區進口的圖書備案申請並最大限度縮短備案辦理時限。(省委宣傳部、省新聞出版廣電局負責)
30.鼓勵山東電影發行放映機構、廣播電視台、視聽網站和有線電視網,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引進或參與發行更多台灣地區生產的電影、電視劇,並積極協助向上級部門申報審批。(省委宣傳部、省新聞出版廣電局負責)
31.支持台灣機構在山東開展廣播電視、電影、電視劇等方面的合作,鼓勵魯台兩地合拍電影、電視劇。在魯台合作製作的電影、電視劇中主創人員比例、大陸元素、投資比例等方面放寬限制。最大限度縮短魯台電視劇合拍立項階段故事梗概的審批時限。鼓勵台灣地區服務提供者依據國家有關規定在山東設立台資企業從事電影后期製作服務,打造魯台影視產業基地。(省委宣傳部、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文化廳負責)
32.支持魯台兩地教育文化科研機構開展中國文化、歷史、民族等領域研究和成果應用。鼓勵和支持台灣地區高校參與海峽兩岸大學校長論壇、魯台職業院校長研討會等活動。(省教育廳、省文化廳負責)
33.支持山東具有招收台灣地區學生資格的高校,積極面向台灣地區招生,通過增設獎助學金等措施,吸引台灣學生來山東高校就讀。(省教育廳負責)
34.接納台灣高校加入山東高校在線課程聯盟,對魯台高校聯合開展教學改革項目、課題研究及課程建設優先支持;鼓勵支持台灣優質職業院校與山東職業院校、職業教育機構建立合作關係,共同開發專業人才培養標準、專業課程、教材體系、數字化教育資源和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合作培養培訓專業人才。(省教育廳負責)
35.鼓勵支持山東高校與台灣高校、企業、科研機構等共同申報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對在魯台灣研究生指導教師和台灣研究生申報研究生教育質量提升計劃和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同等條件下優先支持。(省教育廳負責)
36.協助台灣地區從事兩岸文化、教育等民間交流的機構申請兩岸交流基金項目。(省台辦負責)
37.開展“感知山東”文化交流活動,邀請台灣媒體界人士來山東參觀體驗;鼓勵台灣青少年來山東開展研學旅遊,參加魯台青年交流季等各類青少年交流活動,提供相應的接待便利服務。(省委宣傳部、省委統戰部、省旅遊發展委、省台辦、省教育廳負責)
三、支持台灣同胞在魯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方面
38.台灣同胞可按國家規定在山東報名參加有關專業技術人員、技能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和職稱評審。進一步完善台灣同胞參加職業資格考試的工作流程,為其在山東參加各類職業資格考試提供便利條件。簡化職稱評審手續,台灣同胞沒有個人履歷檔案的,可以使用台胞證或其他證明文件代替。台灣專業技術人員在台灣地區取得的學術成果可以納入工作評價體系。鼓勵台灣同胞在山東報名參加導游資格考試。(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司法廳、省衛生計生委、省旅遊發展委負責)
39.台灣專業人才可申請參與國家“千人計劃”。積極協助推薦在山東創業創新的台灣專業人才申請參與國家“萬人計劃”、泰山學者、泰山產業領軍人才等重大人才工程。(省委組織部、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省科技廳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