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北山縣的田野調查從2013年10月開始,到2014年8月結束。調查對象是9名高三文科班的農村學生(5名男生和4名女生)。在調查結束時,1人升入二本院校,1人升入三本院校,5人升入高職學校,1人返校複讀,1人放棄上大學。在全校該年的文科畢業生當中,只有2人升入一本院校。
在文獻方面,筆者重點搜集了河南省招生辦公室歷年發行的《河南省普通高考試卷評析》。除了羅列高考試題和答案以外,《試卷評析》還提供了權威專家對試題考查內容的解讀,分析了全省學生的答題情況和答題失誤,並指出了下一年學生及老師應當改進的方向。另外,筆者還收集了教育部發行的高中課程標準以及河南省2014屆高中畢業生使用的教材。
以這9名學生為中心,筆者對雲雀高中文科畢業生的課堂和課外學習進行了密切的觀察。課堂觀察的重點包括學生的學習方法和老師的教學方法。課外觀察注意了學生在課外的具體學習活動。此外,在高考前及高考後,筆者還對這些學生做了家訪。在高三第一學期及高考後,筆者對這9名學生分別做了兩次訪談,內容包括他們在高中的學習方法以及他們對高中學習的反思。在高三第二個學期,筆者訪談了當時執教高三文科班各科目的12名老師,訪談時重點關注他們對高考錄取標準的理解以及他們的日常教學。
在田野調查的基礎上,本文將分析雲雀高中的農村學生為何難以在高考中斬荊折桂。
高考改革與課本知識的“活用”
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我國的高考制度基本處於不斷變革之中。與推薦或者保送上大學相比,高考被視為一種更加公平的選拔人才機制。
不過,高考長期以來也廣受詬病。主流觀點認為,以往的高考過於注重考查課本知識,這助長或者催生了以“死記硬背”和“題海戰術”為主的應試教育。這種教育培養的優秀學生擅長應付各種考試,卻不會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因此,歷次高考改革的目標,就是要想方設法改變或改造我國的應試教育模式,通過倡導學科能力和學科素養,逐步擺脫課本知識的束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