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楊開煌析九二共識三大貢獻 昂揚中國精神
http://www.crntt.hk   2020-07-07 14:53:34
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楊開煌。(中評社 倪鴻祥攝)
  中評社台北7月7日電(記者 倪鴻祥)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楊開煌今天上午出席“七七抗戰83週年紀念大會”時指出,台灣近20幾年來有一種集體焦慮感,使得當前的“九二共識”變得消極,台灣人民應體認“九二共識”的最核心即一個中國,並且要去殖民化,才能將“九二共識”轉為積極,真正的中國精神給昂揚出來。

  台灣抗日親屬協進會今天上午舉行“七七抗戰83週年紀念大會”,就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抗日戰爭開始到1945年抗戰勝利、台灣光復,以及高中歷史課綱及近期釣魚台主權問題進行討論,馬英九中午出席餐敘並發表講話。

  楊開煌出席紀念大會時表示,台灣近20幾年來有一種集體焦慮感,這種焦慮感是一種身份的焦慮,而這焦慮來自於所受的教育與所看的世界是不一樣的,教育得到的概念與走出台灣後得到的印象相衝突,而這個身份上的焦慮又有兩種,一種是“中華民國”的焦慮,一種是台灣的焦慮。

  他指出,這兩種焦慮不太一樣,“中華民國”的焦慮是指在1971年之後失掉了“中華民國”這個身份,所以焦慮是為承認而鬥爭;台灣的焦慮則是在“中華民國”這塊土地上有一部分人希望台灣能獨立出來,所以這批人是為存在而鬥爭的焦慮,這兩種焦慮的人在看得“九二共識”時就有不同的眼光。

  他分析“九二共識”的貢獻有三,一是把“國統綱領”裡“互不否認”的字面上的說詞,變成兩岸雙方可以交流旳行動方案。二是“九二共識”正視“中華民國”政府的存在;三是它還有未來統一的可能性,這個可能性就在2015年馬習兩人見面,所以照發展下去,兩岸其實有可能從互不否認到相互併論。

  他說,“九二共識”會嘎然而止,就是因為“中華民國”承認而鬥爭的焦慮與台灣存在而鬥爭的焦慮同時存在,但這兩種焦慮其實是相互矛盾且尖銳對抗;因此國民黨、民進黨各自有一派的說詞。

  楊開煌表示,要改變這情況,應把當前消極的“九二共識”轉為積極的“九二共識”。“九二共識”的核心是“一個中國”,一個中國的核心是中國,當拿“九二共識”去和民進黨鬥爭時很難贏,因為沒有政權、也沒有外力支援,所以與其鬥爭下去會變成陷在別人設定的戰場裡來作戰,這在短期內會有很深的挫折,導致無法聚集群眾,無法以更強的勇性與韌性從事更長的鬥爭。

  他指出,如果了解“九二共識”的最核心是中國,這時該做二件事,一是重新認識中國,這包括重新認識中共的中國、崛起的中國與民族復興的中國,尤其台灣更應重新認識中國,否則對現在完全靠向美國的台灣人談“九二共識”是對牛談琴。

  楊開煌說,二是去殖民化。不管中國大陸或台灣,今天所有中國人由於100多年歷史記載,導致自我貶低太過厲害,所以常把西方的今天當做明天在奮鬥,因此每個人心理都有被殖民的陰暗面,但都沒有自我發掘,如今世界的格局在變,世界的未來有可能部分掌握在中國人手裡,如果還不能從殖民教育裡反省出台灣的主體性,這就無法將“九二共識”真正的中國精神給昂揚出來,否則“九二共識”會無疾而終,台灣會陷入萬劫不復的局面,以中國為方,來建立台灣的主體性,那才是積極的“九二共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