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化解風險,以審慎監管築牢金融屏障
http://www.crntt.hk   2019-03-01 09:13:31
  中評社北京3月1日電/信心來自基本面的底氣,更來自防風險的堅決。2018年以來,去杠杆穩扎穩打,宏觀杠杆率下降3個百分點,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到11月末下降0.4個百分點;壯實業穩步推進,超600萬線下小微經營者通過“多收多貸”獲得支持,中期借貸便利提供新增流動性1.76萬億元輸血實體經濟;外匯儲備餘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保持穩定,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地方政府債務餘額均在可控範圍……金融業的平穩發展、審慎監管,構成了中國經濟的堅實屏障,是我們積極應對“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形勢至關重要的保障力量。

  人民日報發表記者周人傑評論文章表示,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榮。當前,世界經濟依舊複雜多變,金融市場動蕩加劇,單邊主義逆全球化抬頭,各類不確定因素有可能誘發貨幣危機和經濟衰退。從內部條件看,微觀市場主體處於轉型升級、爬坡過坎的關鍵期,少數領域“資金空轉”和“脫實向虛”的風險仍在,金融系統及其與實體企業之間的良性循環,尚待改革攻堅。對此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我們要“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係,精准有效處置重點領域風險”。

  文章指出,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防範金融風險的先手,一方面要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把過高的杠杆率降下來,防範債務風險,另一方面又必須要提供充分、必要的流動性,保證實體經濟正常運行。要看到,1月份社會融資同比多增1.56萬億元,但“貼現”和“套利”只是個別企業的行為,總體上還是以流向實業為主,使得新增1000萬元以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平均降至6.16%。這是典型的應對下行壓力的預調微調,也是逆周期宏觀調控的題中之義,是保持股市、匯市穩定,穩住市場預期的必要舉措,絕不意味著穩健貨幣政策發生了轉向。

  “鞏固、增強、提升、暢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八字方針在金融領域已有作為並大有可為,下一步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要找准服務重點,以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人民生活為本。其中,鞏固的是全國一盤棋風險防控格局,整治市場秩序,清理“僵屍企業”,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增強的是風險識別和精准調控能力,建立“雙支柱”調控框架,避免房地產市場大起大落。提升的是普惠金融、綠色金融創新能力,更好服務“三農”與環保,協同打好三大攻堅戰。暢通的是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搞大水漫灌,千方百計疏通民營企業的融資堵點。概而言之,金融改革與調控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要確保資金持續流向並服務實體經濟,為應對內外部挑戰創造良好條件,讓市場主體真正得到實惠,堅定發展信心。

  文章最後說,中國經濟的信心從何而來?需要我們以辯證眼光觀察長期大勢,以斷腕決心全面深化改革,以創新驅動引領提質增效,以消費升級擴大內部需求,以開放合作搶抓戰略機遇,更要以憂患意識築牢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一道道安全屏障。有人說,金融的魅力在於不確定性。緊緊遵循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堅持和完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使宏觀調控“左右手”相互呼應、科學配合,中國經濟就一定能無畏風險挑戰,贏得光明未來。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