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在拉斯維加斯的內華達州共和黨大會上講話(法新社) |
中評社香港8月18日電/近一段時間,美中之間的焦點問題在於經貿衝突。從美國對中國進行301、302等調查,到7月初美國加征懲罰性關稅引爆貿易戰而中國強硬迎戰,再到一個多月以來貿易戰節節升級、擴大,以及兩國在世界貿易組織(WTO)“互告”;美中看起來都做好了打“持久戰”的准備。
美國《僑報》8月18日載文《美中關系關鍵在於消弭“信念危機”》,文章說,另一方面,近日特朗普簽署2019年《國防授權法案》(NDAA),其中涉華消極內容之多十分罕見。其中對中資交易和技術對華出口的國家安全審核都更為嚴格,密切關注中國在南中國海的活動,更注重應對和反擊來自中國的網絡攻擊,禁止中國參加環太平洋軍演,強化美國與台灣的防衛及安全合作等等。另外,法案要求制定穩定印太地區的五年計劃,而美國的“印太戰略”重點針對的正是中國。
乍一看,似乎是失去了經貿合作這個美中關系的“壓艙石”和“穩定器”,美中關系其他領域的矛盾也開始爆發,尤其是安全利益衝突。但是,當人們前溯到稍遠一些的時間點,會發現早在去年年底,特朗普所發布的其上任以來首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就把中國定位成了“戰略競爭對手”。如果說特朗普在競選總統時對中國發表的種種強硬言論并不新鮮,屬於美國總統候選人常常使用的吸引選票的技倆,那麼他在當選一年之後發布的重磅安全戰略文件對中國的定位實際上是在強調美中利益衝突的一面,體現了特朗普的現實主義邏輯。“一個強大的中國符合美國利益”的信念,曾經是美國著力推動兩國關系深入發展的基礎;但特朗普將中國看作“戰略競爭對手”,說明這個信念動搖了。
美中貿易逆差巨大有多方面的原因。兩國的經濟特點差異,美中在全球供應鏈上的位置不同、美國對高科技產品和技術出口的限制等都屬於造成美中之間巨大貿易逆差的因素;另外,關於逆差數額兩國的統計結果也有差異。當然,中國也確實需要進一步改革、擴大開放、讓市場起到更重要的作用來改善美中貿易不平衡的狀況。然而,在發展美中關系的信念動搖的前提下,特朗普及美國政府鷹派高官只願意相信“中國采取不公平貿易行為”“美國遭受了不公平待遇”,最終以高關稅為工具發起對華貿易戰。在中國“不願打但也不怕打”的反擊之下,貿易戰越來越激烈,對雙方都造成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