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控制難度急劇上升。美空軍現有的指揮控制模式並不足以應對複雜多變的未來衝突。雖然其提出通過聯合全域指揮與控制來提高指揮協調效率,並大力建設先進戰鬥管理系統提供支撐,但仍難以滿足“脈衝式空中力量”需要。做到節點無縫連接、數據無延遲交換,通過戰場態勢實時感知與共享處理龐大複雜數據流,對目前的美空軍來說仍是艱巨的挑戰。
對官兵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未來“敏捷作戰”大環境下,美空軍要動態調整運用空中資產,在兵力、機型、規模、出動時機上就要更加隨機。作戰部隊無法像傳統作戰模式下那樣擁有充足時間進行訓練、動員和機動,而是要在接到命令後快速響應、機動部署並投入作戰,這對飛行員和指揮員能力提出了高要求。雖然美空軍2020年以來大力推進“多面手”計劃,通過不斷提高人員素質以滿足動態部署和兵力運用需求,但從美空軍中下層指揮員和官兵反應來看,該計劃想要落地還有很大阻力。
聯合後勤保障矛盾突出。在強對抗複雜環境中,彈藥、燃料等重要後勤補給資源本就是對方打擊重點,而“脈衝式空中力量”對後勤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在確保生存的前提下,快速順暢保障諸多型號、數量未知的航空器,難度可想而知。多年反恐戰爭中,美空軍通常提前開設具備完善保障能力的戰區和前沿保障基地實施作戰保障,但這一模式很難適應未來的高端戰爭環境。適應“敏捷戰鬥部署”和“牽頭聯隊”的伴隨保障模式,當前仍處於試驗階段,利用同盟國織鏈成網保障動態作戰需求,也面臨諸多制約因素,距離真正滿足“脈衝式空中力量”作戰需求還有較大差距。 (來源:解放軍報;作者:金紫微、羅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