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發動機質量差。F-35發動機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因沒有採用可靠的耐高溫材料噴塗,發動機葉片在高溫環境下頻繁損壞。維修一台F-35發動機耗時很長。今年2月,美國廷克空軍基地沒有按時完成發動機維修任務,導致F-35出勤率大打折扣,有大量任務無法順利執行。
據外電報道,截至目前,美軍已有46架F-35“趴窩”,預計到2022年,至少5%的F-35可能將會無“心”可用。
二是零部件供應難。不久前,美國官方宣稱,F-35戰機的一些零部件供應商遇到難題,可能無法按時交貨。過去,這些零部件供應商會選擇在土耳其安家落戶,F-35上千個零部件都在土耳其本土生產。隨著美國將土耳其“踢出”F-35項目,戰機零部件供應鏈斷裂。其中,15個關鍵零部件生產效率大不如從前,部分零部件甚至無法生產,只能暫時使用質量較差的替代品。
三是經費投入數額大。從2012年起,F-35預估的全壽命期成本持續攀升。儘管美軍宣稱正在降低維護成本,但雷聲大雨點小。目前,一架F-35的全壽命期成本高達6億多美元。其中,運營和維護費用占到總成本的70%。在維持當前運營成本的前提下,F-35的實際維護與計劃維護費用之間差額已經達到60億美元,美國面臨巨大財政壓力。
作為一款新型戰機,F-35卻呈現任務能力率下滑的趨勢,或許將重演“大黃蜂”家族面臨的困境。
來源:解放軍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