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13日電/網評:處理財赤需小心 影響經濟得不償失
來源:大公報 作者:董光羽(時事評論員)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透露,政府本財政年度將錄得千億元赤字。消息一出,社會各界隨即各抒己見,就政府該如何開源、節流提出見解;在眾多建議中,有一種論調,認為應要求公務員,甚至政治問責官員減薪,借以減少支出。當局在考慮有關建議時必須小心謹慎,須充分考慮公務員減薪引起的連鎖經濟效應,以免對疫後正在復甦的經濟造成衝擊。
香港經濟持續有增長
公務員連同資助機構員工的薪酬及有關開支,在2023-24財政年度接近3000億元,占政府經營開支約43%。在政府面對財政赤字的情況下,坊間有聲音要求公務員減薪或削減編制,表面上看似合理。例如,特區政府亦曾於2003年因為經濟低迷,修例要求公務員減薪。
然而,香港現在的經濟情況是否與2003年相同呢?筆者認為,當年的情況跟今天環球經濟遇上周期性起落不能相提並論;當年香港受亞洲金融風暴影響,整體經濟表現非常惡劣,本地生產總值在2001至2003年間連續三年錄得“負增長”,私營機構雇員減薪、裁員的消息不絕於耳。
反觀現時香港經濟在疫情後逐步復甦,今年第三季實質本地生產總值按年增長1.8%,而預計今年全年實質本地生產總值增長為2.5%。香港經濟持續增長,“打工一族”的收入同樣亦有增加。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今年10月公布“2024年薪酬趨勢調查”,發現本港雇員今年平均加薪幅度達到3.2%,而大灣區內地城市雇員則為4.8%,預期超過六成本港及約三成大灣區的受訪機構明年會加薪,平均加薪幅度分別為3.6%及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