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甚至發現了古埃及壁畫裡的‘Excel表格’,統計工具非常先進。”薛江笑言,這些古埃及墓葬裡,人們會在壁畫上逐一描繪出死後需要以什麼貢品祭祀,品類和數量都非常精確。
對古埃及人而言,“萬物皆可木乃伊”。除了貓女神廟裡的貓木乃伊,這裡還有許多“腦洞大開”的木乃伊——比如“無花果木乃伊”和“烤鴨木乃伊”,還有朱鷺、鷹、狒狒、蛇、蜣螂、幼獅的木乃伊……它們都被填入特製的草藥香料,再用亞麻布層層包裹。
死亡習俗映射了古埃及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與演進。在考古過程中,薛江和小夥伴們驚喜地發現——薩卡拉的墓地基本都是“循環利用”的。這意味著,最初的古代墓地,會被後人反復打開,不斷在其中放置新的木乃伊棺木,最大程度節約人力和資源。
“超乎意料!我們打開的每一個墓穴,都像是一本古埃及木乃伊棺椁的百科全書。”薛江期待,通過此次中埃聯合考古,中方考古團隊有機會形成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對古埃及棺椁類型學加以有力地豐富與完善,從而在世界埃及學研究中占據一席之地。
從學者、工頭到醫生……做中非友誼的使者
在埃及的世界各國考古隊很多,來來去去。但來自中國的考古隊頗為稀罕。
中埃友誼源遠流長。薩卡拉的埃及居民對中國考古隊員們特別熱情友好。通常,天氣炎熱,考古隊只能上午工作。到了傍晚,天氣轉涼爽,考古隊員們就去埃及老鄉家“串門”。
“當地的美食是烤玉米。每天都有當地老鄉請客,每天都有熱乎乎的烤玉米等著我們。”薛江笑著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