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國考古“出海”新一幕:我在埃及做考古
http://www.crntt.hk   2024-10-25 17:15:33
 

  考古人員一個接著一個踩著草編籃子下竪井墓。因為籃子小,必須練就一門“絕技”——用一只腳猛踩籃子,另一只腳懸在空中。倘使體重過輕或掌握不好平衡,就只能抱著繩子在空中狼狽地打轉,根本鑽不進狹窄的墓穴。

  墓地有深有淺,通常深達12米至15米。先下去的人,需要用手電打光,在地下無盡的黑暗裡“挖”出一條光柱,尋一個安全的容身之地。薛江記得,當人和草籃晃晃悠悠終於落地之際,一股夾雜土腥味、灰塵味、腐爛植物和香料氣息的“古埃及考古配方空氣”就會撲鼻而來,侵入腦髓。

  “每過半小時必須出來呼吸一下空氣,否則真的會窒息。”他說。

  在埃及考古,“時間”是一個關鍵要素。

  埃及地處非洲,氣候炎熱。而埋藏文物的地方主要是酷熱的沙漠——正因為炎熱乾旱的氣候條件數千年不變,古埃及數量極其龐大的文物才得到近乎完美的保存。

  薛江介紹,每年11月到次年4月是考古發掘的“黃金時間”。在埃及,進入五六月,近乎炙烤的天氣會給考古人員帶來生命危險。在地下待得太久,中暑脫水十分常見。但他們為了搶時間,趕進度,依然決定在最炎熱的6月開工。

  在高溫下,考古工作者們每天只能工作到下午1點。致命的高溫庇護了乾燥的木乃伊,但對考古學者們卻意味著巨大的危險。

  “在薩卡拉,沙漠溫度47攝氏度,而墓室裡溫度高達70攝氏度。為保障安全,中方考古隊員們一天只能工作4個小時,即使如此也很容易中暑生病。”薛江介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