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兩岸青少年文化交流增進中華文化認同的實踐探索
http://www.crntt.hk   2024-11-24 00:15:21
 
  三、兩岸青少年浸潤互動增進中華文化認同的實踐路徑探索

  (一)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參與,建構青少年文化交流組織共同體

  在國家和地方政府政策支持下,高校、企業、民間組織等社會多方力量要積極拓展其原本的職能,參與建構兩岸青少年文化交流組織共同體,形成一個多元、開放、互動的協同共建組織者聯盟,推動各項活動有序開展。

  政府機構要充分利用兩岸文化交流基地,整合各方資源,共享信息,協同工作,形成合力。企業可以通過贊助、捐贈或直接參與文化交流項目,支持兩岸青少年的交流活動,利用自身的資源,為青少年提供實習、就業和創業的機會。高校和中小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可以建立合作關係,共同設計和實施交流項目,通過學生互訪、教師交流、聯合研究等方式,增進兩岸青少年的相互瞭解。民間非政府組織可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動,如民間文化交流與體驗,提供志願服務,促進兩岸青少年的互動和合作,發揮其橋梁和紐帶的作用。社區可積極組織兩岸青少年進行家庭互訪,舉行社區文化交流活動、文化節慶等,為兩岸青少年提供豐富鮮活的日常文化氛圍和生活體驗。兩岸各界優秀青少年、青年,通過參與綫下文化交流活動,或者通過社交媒體、博客、論壇等平台分享經驗,發揮其榜樣作用,影響青少年形成正確、積極的價值觀。

  (二)發揮各地特色開展文化交流,助力台灣青少年對祖國大陸的全面瞭解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歷經幾千年的發展,不同區域形成了獨特的文化脈絡,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遺產的豐富基因,各地應利用特有的區位條件、自然環境、資源優勢、歷史底蘊等要素,開展兩岸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動,增進對中華文化的全面瞭解。

  可利用歷史名城古跡、特色博物館、民俗館、名人紀念館等資源,以地方發展歷史、名人故事、傳統藝術、民俗風情等為內容,開展將文化、教育與旅游體驗相融合的青少年文旅研學,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研學項目,并形成特色品牌基地。舉辦歷史探究、藝術創作、傳統技藝、生態考察等活動,同時開展與當地經濟發展相關的研學活動,如農業體驗、工業參觀、科技創新等。讓青少年貫通古今,體驗祖國各地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的獨特魅力,深入瞭解中華文化數千年的發展,促進台灣青少年對大陸形成客觀、正確的認知,助推培養青少年文化自信。

  (三)關注青少年興趣愛好和心理需求,開展多樣化的體驗式活動

  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兩岸青少年在文化認同上存在一定的差異,然同文同種及所處於同一年齡階段,決定了他們具有共同的身心發展特點。因此,開展文化交流要特別關注兩岸青少年的“同”與“異”,重視他們的感知體驗。

  首先,兩岸文化的同根同源性,為兩岸青少年文化交流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可從兩岸共同的歷史文化資源入手,開展多種體驗式活動,提升青少年的感知體驗。以“群際接觸”理論為指導,擴大教育交流與合作⑥,根據青少年興趣愛好,開展文旅研學、教育交流、實地考察、旅游觀光等多種體驗式活動,使兩岸青少年在感知體驗過程中,將當前的事物與原先熟悉的事物聯繫起來,從而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與好奇心,引發相應的情感與共鳴。組織兩岸青少年深入到彼此的生活中,瞭解對方真實的生活環境和社會文化,體驗和感受相同的文化氛圍,找尋兩岸共有的文化、生活痕跡,從而逐漸擴大認知交集⑦。其次,要創新活動形式,綜合考慮青少年的不同心理需求,利用先進科技手段為他們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營造富有感染力的活動情境,激發青少年參與的積極性,從觀看、聆聽、觸摸等過程中獲得更加豐富的感知體驗,激活他們的內在心理感覺,強化對中華文化的感性認知,促進文化共情,進而提升青少年的文化認同。

  (四)開設綫上文化交流平台,在多樣互動中實現情感交融

  網絡空間上多元思想文化交織碰撞,其中不乏虛假謠言與挑撥對立的有害信息,對兩岸青少年之間的文化交流構成干擾。因此,應努力營造一個安全有序的網絡環境,積極引導青少年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1.利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如微博、微信等,建立兩岸青少年交流群組或論壇。引導兩岸青少年分享學習經驗、日常生活等,增進彼此的瞭解和認同,通過博客文章、短視頻、攝影作品等內容創作表達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和熱愛,培養積極向上的心態,共同傳承和發展文化傳統。

  2.通過Zoom、騰訊會議等視頻會議工具,定期開展兩岸青少年文化交流論壇。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設置主題,邀請學者專家舉辦講座,組織青少年參與網絡研討會,分享中華文化精髓,深入對話與探討,共同探索與發展中華文化,促進青少年間的文化互鑒與交流。

  3.通過直播平台,如Bilibili、抖音等,進行文化活動的實時直播。如傳統節日慶典、藝術表演等,讓兩岸青少年在綫參與和互動。傳播祖國各地文明發展現狀,讓參與者沉浸式體驗兩岸真實的文化風貌與社會風尚、中華民族世代傳承的文化魅力,感受兩岸文化的互融互通。

  4.開發集文化學習、交流互動、游戲娛樂於一體的網絡平台或應用程序。提供豐富的在綫課程讓兩岸青少年自主選擇學習內容,通過共同學習和探索祖國的歷史文化,加深對中華文明的認同和理解。設計互動游戲,如文化知識競賽、傳統節日主題的在綫活動增加趣味性和參與感。建立學習小組,鼓勵青少年在學習過程中相互討論和幫助,增強學習的互動性和實效性。

  5.利用VR和AR等現代科技手段,創建虛擬的文化體驗場景。把兩岸的傳統人文樣貌、生活場景以三維形式進行情景模擬,通過多樣化的活動設計,營造一種身臨其境體驗文化的感覺,如虛擬故宮、長城探險等,開展“雲遊學”,打破地域限制,讓青少年在虛擬環境中深入體驗中華文化的魅力。

  四、結語

  兩岸青少年文化交流的動力來自國家、地方政策“自上而下”的支持力和兩岸民心意向“自下而上”的自發行為力,兩者的耦合是兩岸融合發展的關鍵。兩岸同根同源的血脈,同文同種的歷史文化淵源,是青少年心理融合的內在基礎。各地要積極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針對青少年的身心特點和知識結構,關注其參與感、獲得感、融入感,設計綫上綫下多元文化交流活動,為兩岸青少年提供展示自我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建立深厚的情感聯繫,喚醒內在的情緒情感,使知情行三者合一,在互動浸潤式的交流活動中加深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和認同,助推兩岸同胞實現心靈契合。

  基金項目:本文係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家校社協同視域下服務學習促進青少年積極發展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JAS21126)、漳州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課題“閩南文化與未成年人積極心理發展的實踐與探索”(項目編號LX24303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注釋:

  ①展華,“東山陸橋”見證兩岸原為一體[J],知識就是力量,2012,(01):69. 

  ②蔣喜華、陳昌龍,中學涉台教育要著力培養學生“四個認同”[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3,(46):72-74.

  ③黃宣範,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語言社會學的研究[M],台北:文鶴出版公司,1993:120.

  ④李仁質,中華文化在台灣的傳承和發展[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03):26-29.

  ⑤蒙一鳴、何博,認同視域下的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內在機理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24,(04):113-119.

  ⑥李順興,“兩制”台灣方案視域下兩岸教師教育探索[J],中國評論,2024,(03):48-54.

  ⑦石勇,台灣青年“國家認同”的三維審視[J],台灣研究,2019,(03):45-52.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4年10月號,總第322期,P4-8)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